在漫长的人生中,总会有一些过客经过,可能只是因为一句话、一个举止,就可以让你改变许多,使你生命添加了一些色彩。我还记得以前有一位老师用一种严肃的表情对着我们班说了一句话,这一句话影响我的人生,也影响了我的前途。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令人后悔的是-时间。?这是高尔基先生所说的话,经过老师的说明举例和解释,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要我们珍惜时光。自从老师跟我说了这句话之后,我开始利用一些时间完成我还没完成的事情,像:一边吃饭一边复习功课,或者在睡不着的时候复习功课……,这些都是可以善用时间的方法。
如果没有这位老师讲过这句话,那现在的我可能会平白无故的浪费掉许多时间,到现在还没办法完成许多事情。还记得以前的我经常虚度光阴,浪费许多美好的时光,真谢谢老师的教诲。虽然现在那位老师已经不教我了,但是,我还是要感谢老师跟我们说这句话,使我把握住时间,充分使用e69da5e887aa零碎的光阴。就像宋朝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所使用的“三上”,也就是“马上、厕上、枕上”,也因此这样,他完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俗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正是因为对时间的重新体认,应该要多加珍惜时间,不要万事蹉跎,虚度光阴,使自己的人生白白浪费。
请问谁知道为什么60岁叫花甲之年????
六十岁为什么称为“花甲”
人们习惯称六十岁为“花甲”,称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为“花甲老人”、“花甲之年”。“花甲”是“花甲子”的简称,这一名称的来历和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密不可分。 干支,即天干、地支。天干本称“干”,地支本称“支”,是上古时代就已出现的一种计数、计时符号。 天干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共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合时单数配单数,双数配双数,如甲子、乙丑,而不能是甲丑、乙子)组合为六十对不重复的计数单位(成语“丁是丁,卯是卯”即源于此。因为“丁”和“卯”分别属于天干和地支,混误不了,所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办事认真,毫不含糊)。组合时,以十干为主,自“甲”开始,依次与十二地支相配合。到第十支时,十干已全部配完,那么再从第一干开始与第十一支相配,依次类推下去,共得六十组,称为“六十甲子”。六十年周而复始,所以六十岁是“花甲”之年。 据考证,公元前十三世纪的商代,我国就已经有用干支记日的记载,而用干支纪年,一般认为开始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公元54年)。在此以前的干支,是后人加上的。干支纪年从东汉开始一直沿用至今。
为什么20岁叫长尾巴
汉语中对男女老少各年龄段都有相对应的别称,每个别称都有相应的出处,现整理出来,作为资料备用。为了使资料保持完整,篇幅较长。博友阅读时,看前面几段即可;
【按年龄段分】未满周岁者,称之为“襁褓之年”;到了三岁则称之为“孩提之年”;男女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皆称黄口;13—15岁,为“舞勺之年”;15—20岁,称为“舞象之年”;20岁叫“冠岁”,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花龄”;50岁称“知命”;60岁称“花甲”,“耳顺”;70岁称“古稀”之年,又称“杖国之年”,“从心所欲”;80岁叫“耋”,又称“杖朝”;90岁叫“耄”;称老人叫“耋耄”;100岁叫“期颐”,“龟年”,又可称为“人瑞”;140岁叫“古稀双庆”。
【按男女孩分】女孩7岁,称之“髻年”;女子12岁时,称为“金钗之年”;13岁则称为“豆蔻之年”;15岁称为“及笄之年”;16岁称为“碧玉年华”;20岁称为“桃李年华”;24岁称为“花信之年”;出嫁时称为“标梅之年”。男孩8岁,称之“龄年”;古时男子到了15岁开始束发,因此称为“束发之年”;20岁,称为“弱冠”。
【称谓字谜】此外,更为有趣者,古代人寿之称谓,还借助我国汉字形体之奇特,而称为‘喜寿’、“米寿”、“白寿”、“茶寿”等等。有一次,华罗庚先生请教郭沫若先生,如果未到整数,如只有77岁、88岁、99岁,怎么称呼呢?郭老回答说:“77岁叫‘喜寿’,88岁叫‘米寿’,99岁叫‘白寿’。郭老进一步解释说:“‘七十七’,‘八十八’,‘九十九’是三个字谜。‘喜寿’可猜为‘七十七岁’。因为‘喜’字的草体便是‘七十七’三个字组成。‘米寿’可猜为‘八十八岁’,因为‘米’字上中下为‘八十八’,组成。‘白寿’可猜为‘九十九岁’,因为‘白字是那‘百’字去‘一横’,即为‘九十九’。还有一个‘茶寿’,析茶字便知:茶上草头代表‘廿’,下边的‘米’代表八十八,合为108岁。‘茶寿’就是108岁的高寿者。”郭老既风趣地揭开了“喜寿”,、“米寿”、“白寿”的谜底,又丰富了寿文化,贵为一举两得。
【老人尊称】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有尊老敬老之风俗,而老年人的别称也颇多。老苍:谓头发苍白的老人。杜甫《壮游诗:“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老宿:年老而在学艺上有造诣的人。如文坛老宿。汪启淑《鹿菲子小传》:“黄景仁著有《浮相斌》,老宿咸称之。”老先生:年高学博者之称。《史记·贾谊传》:“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力为之对。”老父:对老年人的尊称。《汉书·张良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老丈:对老年男人的尊敬之称号。《称谓录》卷三十二引《孙公谈圃》:“周孟阳春卿,英庙官僚也。圣眷素隆,书简以老丈称之。”老子:老人自称。《晋书·庚亮传》: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老夫:老人自称。《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仕……自称曰老夫。”老身:老人自称。《北史·穆崇传》:“老身二十年待中。”老拙:老人自谦之称。苏轼《章质夫寄惠崔徽真》诗:“卷赠老夫惊老掘。”老朽:老人自谦之称。苏轼《与冯祖仁书》:“辱笺教累幅,文义粲然,礼意谦重,非老朽所敢当。”老骥:老年人自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