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故事的茶叶
谦师得茶三昧
元祐四年,苏东坡第二次来杭州上任,这年的十二月二十七日,他正游览西湖葛岭的寿星寺。南屏山麓净慈寺的谦师听到这个消息,便赶到北山,为苏东坡点茶。
苏轼品尝谦师的茶后,感到非同一般,专门为之作诗一首,诗中对谦师的茶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送南屏谦师》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凤液今安有。
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谦师治茶,有独特之处。他的茶艺在宋代很有名气,北宋的史学家刘攽有诗句曰:“泻汤夺得茶三昧,觅句还窥诗一斑”。后来,人们便把谦师称为“点茶三昧手”,“三昧手”就成了点茶技艺高超的代名词。
“三昧”在宗教意识中为一种奥妙的境界。 无论对哪一种追求,一旦达到痴迷便成为愚昧。茶包容了人生的三大追求,成为“三昧”的共同载体,“三昧”也自然成为茶的独特内涵。
“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茶,是人们生存的第一物质需求,为人间“一昧”;
“琴棋书画诗酒茶”之茶,是人修身养性、怡情悦志不可或缺的一角,为二性之“昧”;
茶道、茶礼、禅茶通灵之茶,形成第三之“昧”。
而茶之三味者,滋味、趣味和信仰的味道。 “三味”与“三昧”,是人们长期用茶以来的总结。
2. 搜一个关于茶的故事
一头鹿误闯入了一片茶园里,被茶园的主人驱赶了出来
3. 请介绍一款茶叶的历史传说或故事
关于茶树菇这个名字的由来,并没有很多传奇的故事,只是因为茶树菇生在在油茶树上,就由此得名。
茶树菇学名茶新菇,担子菌纲目、伞菌目、粪绣伞科、田头菇属、茶树菇种,民间俗称神菇。它的果实单生、双生或丛生,菌盖直径5-10厘米,表面平滑,初暗红色,有浅绉纹,菌肉白色,有纤维状条纹、中实。
4. 有故事的茶叶名字
树妖开的店叫“不停”,里面有种茶叶叫“浮生”,大概就是浮生茶了吧。故事有:《长生》 《鱼爱》 《猎狮》 《狐守》 《夜蝶》 《灵犀》 《无相》 《骨石》 《九厥》 《暮声》 《敖炽》(结局新篇章) 《龙树》(结局新篇章) 《小说绘》里面还还连载有《树妖(上)》和《树妖(下)》
5. 一片茶叶的故事是什么茶
一片茶叶是指:
袋中茶的茶饼正面放一片完整的茶叶应该是展示的意思。茶饼经过蒸(炒)、揉捻,卷紧茶叶条索,压制成型。已经面目全非。
中茶的茶饼正面放一片完整的茶叶,作为样品,成分是:毛尖、粗叶,就像我们买羽绒服,另外有一个羽绒样袋,证实自家产品货真价实。
6. 茶故事的茶叶是好茶叶吗
第四部
茶叶记
江南茶监撒无忌之女撒容儿,因父被朝廷冤杀,扮成秀女到宫中刺杀皇上,未果后潜藏宫中,发现康熙夜夜为国家大事操劳,不忍刺杀于他,反与之隔室对话,因其敢说其他人不敢说的话,唤醒了康熙心中久睡的热情,康熙渐渐喜欢上了她,不料,因其父冤情与定妃及呼大人循赃枉法有关,二人为怕康熙洞悉此事,下毒害死了撒容儿。
撒容儿之死,令康熙心碎欲绝,其欲到青衣镇私访茶叶之争,不料定妃设计让苏嘛拉姑装病,留住康熙,康熙只好让三德子法印代自己去青衣镇私访,二人一路餐风宿露,来到青衣镇后,发现这里情况复杂,撒家与应家茶监之争已达白热化的地步,青衣镇上农不敢卖,商不敢买,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康熙担心三德子法印势单力薄,宜妃设计让定妃以为康熙留在宫中是另有他图,赶紧让苏嘛拉姑以病好为由催康熙出宫私访,康熙来到青衣镇,查清应家恶行,严惩了应家与其勾结的官吏,并结识了撒容儿之妹撒莲儿,撒莲儿知其是皇上之后,恩怨交织,无法排解,自杀身亡,康熙伤感不已。回宫后,康熙将与茶叶案有关的呼赫图、定妃一并处置,为江南茶案作了定论[2] 。
7. 有故事的茶叶多少钱
答:完整版原文如下:
卖茶
没有电扇的夏天晚上,在屋前大地坪上,母亲就把家里的门板放在两条长板凳上,在上面铺上手工篾竹凉席(现在很难买到,要订做),用竹杆搭一个架子再挂上纹帐,我们就可以数着星星,吵着闹着,累了就睡了。母亲还要忙一阵才能睡,煤炉里的煤要换,开水瓶要灌满,明天卖茶水的杯子桶子都要洗干净用毛巾盖好。
天微亮,太阳刚从东边那排灌木林丛探出半个头来,浅蓝色天空上的一轮弯月还在西头湘江边散步呢。
"起床啦,鹅鹅,今天影剧院白天有电影放,你就把桌子板凳摆在影剧院门口,那里人多……“。母亲像一只蚊子在我耳边嗡嗡嗡。过一阵,就闻到厨房里飘来的炒饭香,听到锅铲声、倒水的声音,还有我家那只大黄狗哼哼唧唧的声音。
我的美梦渐渐褪色……
睁开眼,刚才听到母亲说电影院白天有电影放,我一翻身起床,鞋子都不用穿,跑到厨房。母亲正用纱布把茶叶包好(一种红茶,像烟丝一样的红茶,现在市场上没有啦),用棉线扎紧,然后把纱布包放进木桶,把昨天晚上烧好的开水倒进桶子里,满屋飘着浓浓的茶香,我站在雾气里,母亲站在灶台边,脸上的汗珠叭嗒叭嗒流着,灶里边的火苗从锅沿窜上来,锅里是昨晚上剩下来的炒饭。
吃过剩饭,母亲一头挑满茶水的木桶,一头挑着小桌子,我就帮她一手拿小板凳,一手拿脸盆,跟在母亲的身后,趴在地上的大黄狗听到扁担的身影,前伸腿后伸腿,也准备跟着我们去。
"喝完茶水的杯子要放脸盆里洗干净把水倒干,桌子上的灰尘要抹下,等下姐姐会给你送茶送水送饭来……",母亲挑着担子还在念叨着,"姐姐怎么不去啊,每次都是我一个人守",我一脸不高兴。
家离影剧院一里多的路程,母亲中途歇了两次,换了两次肩膀,我也曾试着挑过一次,扁担直接压在肉上,疼啊,每走十步就要放下来,然后换肩膀数十步二十步……
屈原农场影剧院建于七十年代末,剧院正大门对东边那条社教路,剧院四周用围墙围起来,观众从东边进入。东边有三道铁门:中间一大铁门左右两扇推开,可以走车,大门两边有水泥柱子,柱子一侧各有一扇小门,小门是观众进去检票的通道。沿南边和北边围墙有电影海报栏,预告这几天的电影消息。
刚走到影剧院北边海报栏,我看见了《少林寺》几个大字,还有影员头像。我正看着发呆……
母亲把桌子摆在靠南边观众入口前边一台阶边上,杯子里倒满茶水,盖好。把桶子用毛巾盖好。又从附近端来一脸盆清水。
"大杯子两分钱一杯,小杯子一分钱,要盖好盖子,钱就放在玻璃瓶里",母亲交代完后就回家忙去了。
母亲一走,我就跑到海报栏去看每一部电影的简介内容,尽管似懂非懂,有些字我也不认识,就看看图片。
影剧院广播里响起了"我们的田野"这首歌,我知道离电影放映时间还有个把小时,观众慢慢从四面八方涌来,大部分都是从下面分场骑单车上来的。
"茶水多少钱一杯?"那些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一边擦汗,一边问,"大杯两分,小杯一分"。有的一口气喝下两杯,有的要旁边的请客才喝一杯。"《少林寺》太好看了,好刺激……",我睁大眼睛听着他们议论着,也捉摸不到什么。
上午两场《少林寺》,人山人海,一大桶茶水全卖完了,姐姐挑着担子又送了两小桶,端来了中饭。我肚子饿得呱呱叫,望着姐姐两眼都是火,"凭什么她长期呆在家要我来",心里嘀咕着。姐姐帮我数了一数硬币,一个上午卖了五毛钱,她高兴得又数了一遍,然后帮我打来一桶清水把茶杯洗干净,那个下午姐姐陪着我守了一个下午,来看《少林寺》的观众有增无减,有的是来看第二遍的。
到了晚上,姐姐消失了,我猜她肯定是钻到影剧院里面去看电影了,我只好老老实实坐在椅子上守着桌子椅子桶子。
"小妹妹,你的茶多少钱一杯",我伸出了两个手指头,望着他没吭声,他摸了摸我的脸对站在旁边另外一个哥哥说,"小妹妹长得好可爱"。那是我第一次被外面男孩抚摸我的脸,我认识他,他就住场部机关,比我大五六岁吧,长得和“少林寺"电影里李连杰哥哥一样帅气。他喝了一小杯,给了我两分钱,他笑起来阳光灿烂,我至今还记得他的笑容。
到十点多钟,电影散场了,从剧院出来的观众口干舌燥,三五成群买茶水喝,几分钟就把我桶里的茶水都抢光了。母亲来接我们回家,大黄狗跟在母亲后边,摇着尾巴向我扑来。那天晚上,我们三个人一起数瓶子里的钱,总共是一块二毛五分钱,母亲奖给了我五分钱。
天上的星星望着我也笑了,我好累,一闭上眼就睡着了,进入梦乡,梦中人山人海,我被人流带进了影剧院,我趴在戏台上,《少林寺》中那只大黄狗就是我家的大黄狗……
那年我十二岁,那个夏天《少林寺》在屈原影剧院连续上演一个星期,我帮母亲每天都挣了一块多钱。
8. 茶园故事的茶叶
溧水茶叶是南京市溧水县十大特产之一。
溧水县茶叶实验场创建于1958年,是一个以茶为主,工农副并举的国有农林场圃,现有茶园面积3600亩,下辖5个茶农分场,一个良种茶繁育生产基地,5个工业企业。近年来,该场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和创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4年共生产干茶4118担,比上年3870担增 248担,增幅6.4%,其中名优茶产320担,增幅16%,总产值1002万元,比上年增88万元,增幅9.6%,实现销售收入860万元,增长 38.7%。溧峰翠眉、碧螺春连续六年获江苏省“陆羽杯”名优茶质量评比一等奖,南京市名特茶质量评比特等奖。“溧峰”牌碧螺春、翠毫、毛尖被认定为绿色食品,“溧峰”商标被省市评为著名商标,溧峰茶叶获省市名牌产品称号,连续九年被市技术监督局和农林局评为“雨花茶质量信得过单位”。
溧水茶叶茶形似松针,锋苗挺秀,香气清香高长,鲜醇爽口,汤色叶底嫩绿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