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商品学专著是?
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商品学专著当数我国古代的(茶经)。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
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据考证,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商品学专著当数我国古代的(茶经)。
德国的自然史学家,经济学家约翰贝克曼教授,1793—1800年出版了他的《商品学导论》
二、茶经在公元多少年正式复兴?
公元780年左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问世,这是当时代中国人民关于茶的经验的总结。作者详细收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茶书,使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积极地推动作用。 《茶经》是唐朝的陆羽(733--804)创作的。《茶经》一问世,就成为人所至爱,被盛赞为茶业的开创之功。《茶经》全书共七千多字,其实篇幅并不大。共分3卷10节
三、陆羽在制定茶道技术的标准时,对煮茶用水的评价为( )
陆羽在制定茶道技术的标准时,对煮茶用水的评价为::井水下、江水中、山水上。
陆羽《茶经》可分为五大要旨: 鉴茗、辨器、识水、煮膏、品味。
1、鉴茗
即鉴别茶的优劣、品级高下。在《茶经》中,陆羽指出,茶有可用与不可用之鉴。而可用者又有佳与不佳之鉴。凡茶并非完全可用。胡行
2、辨器
即识别、选择煮茶饮茶的器具。在茶道中,陆羽对器具的选择和裤春哗要求极为严格。煮、饮之器中,共列有二十四器,缺一不可,并各规定有精确的尺寸、形状,且制器的材料也有明确的要求。
3、识水
水是煮茶、冲茶、泡茶的关键条件。识水便成为陆羽茶道中的重要规制。陆羽将当时天下可用煮茶之水分为三类三等。三类,即山水、江水、井水;三等为“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4、煮膏
即煮茶。陆羽将茶叶之精华称为“膏”,故有是说。又由于茶在唐代时兴的是“煮”而非冲泡,所以,我们还得以“煮”为线索,去领略陆羽茶道之精奥。
5、品味
品味,是茶道的高潮。此前的一切识别、鉴赏等行为,皆服务于饮也。依照陆羽茶道,应是品中有赏,赏中有闻,让茶汤所呈现的形、色、味、香,无一遗漏地进入人的感官,使人获得高度愉悦,使精神得到升华。森虚
四、想请问一下陆羽评中泠泉水为第七,是出自茶经哪一篇?
分类: 文化/艺术
问题描述:
想请问一下陆羽评中泠泉水为第七,是出自茶经哪一篇?原文是怎么描述的?谢谢!!!!
解析:
不是出自茶经,是出自江州刺史张又新的《煎茶水记》
原文
陆曰:“ 楚水第一,晋水最下。”李因命笔口授而次第之:庐山康王谷水廉水第一,无锡县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峡州扇子山下有石,然泄水独清冷状如龟形,俗云“虾蟆口水”第三,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五,庐山招贤寺下方桥潭水第六,扬子江南零水第七,洪州西山西东瀑布水第八,唐州柏岩县淮水源第九(淮水亦佳),庐州龙池山顾水第十,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十一,扬州大明寺水第十二岩段,汉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水苦),归州玉虚洞下香溪水第十四,商州武关西洛水第十五(未尝泥),吴松江水第十六,天台水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郴州圆泉水第十八,桐庐岩陵滩水第十九,雪水第二十(用雪不可太冷)。
扬子江南零水就是泠泉水
全文
故刑部侍郎刘公,讳伯刍,于又新丈人行也。为学精博,颇有风鉴。称较水之与茶宜者,凡七等: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苏州虎丘石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第四,扬州大明寺水第五,吴松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斯七水,余尝俱瓶于舟中,亲揖而此比之,诚如其允也。客有熟于雨浙者,言搜访未尽,余尝志之。及刺永嘉,过桐庐江,至严子濑,溪色至清,水味甚冷,家人辈用陈黑坏茶泼之,皆至芳香。又以煎佳茶,不可名其鲜馥也。又愈于扬子南零殊远。及至永嘉,取仙岩瀑布用之,亦不下南零粗带誉。以是知客之允诚哉,信矣!夫显理鉴物,今之人信不迨于古人。盖亦有古人所未知,而今人能知行基之者。元和九年春,子初成名与同年出生期于荐福寺,余与李德垂先至憩西厢玄鉴室。会适有楚僧至,置囊有数编书。余偶抽一通览焉。文细密,皆难记。卷末又一题云《煮茶记》。云代宗朝李季卿刺湖州,至维扬,逢陆处士鸿渐。李素熟陆名,有倾盖之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