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防止茶叶陈化
储存六堡茶要相对密闭,以密闭为主,定时通风换气。
为什么要密闭?原因有3:
一是如果长期通风,会带来过多的氧气,让茶叶过度氧化;
二是六堡茶的陈化,是由微生物主导的作用。而一定的厌氧环境有利于这些微生物的生存与繁殖,所以要尽量让茶仓密闭,制造少氧的环境;
三是密闭的环境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湿气,防止茶叶受潮发霉。
2. 防止茶叶陈化变质,应避免存放时间太长含水量过高
影响有1、湿度的影响。当茶叶中的含水量太低时,茶叶容易陈化和变质。当茶叶中的含水量为3%左右时,茶叶容易保存,当茶叶含水量超过6%,或空气湿度高于60%以上时,茶叶的色泽变褐变深,茶叶品质变劣。成品茶的含水量应该控制在3%—6%,超过6%应该复火烘干。
2、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茶叶的陈化越快。
3. 防止茶叶陈化变质
茶叶10℃以下存放,可较好地抑止茶叶褐变进程,防止茶叶陈化变质。温度每升高10℃,新茶陈化的速度要增3~5倍。
4. 防止茶叶陈化应避免
对于白茶的保存,相信很多喜欢喝茶的朋友都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去保存,今天,就来跟大家说说白茶是如何保存的.
白茶是一款特殊的茶类,它不炒不揉,所以有绿茶的鲜香,在常温下存放久了,有后发酵的空间。白茶存放越久。茶的颜色越深,茶的口感越醇和,所以要求一般白茶的保存方法要求如下:
第一种:白茶放罐子里储存;茶叶放在茶叶罐里保存,以防压碎,茶叶罐的选择,以锡罐为上,铁罐、纸罐次之,要求密封性要好。
第二种:木炭储藏法;取适量的木炭装入小布袋内,放入存放茶叶罐的底部,然后将包装好的茶叶分层排列在罐里,在密封坛口,木炭应每个月换一次。
第三种:冷藏储藏法;将茶叶用袋子或者茶叶罐密封好,将其放在冰箱内储藏,温度最好为5°。
第四种:暖水瓶储藏法;将白茶茶叶装进新买的暖水瓶中,密封好即可。
第五种:白茶要低温、避光贮藏;因为,在高温条件下,茶叶内含成分的化学变化加快,从而使品质陈化加速,光照使茶叶内含成分发生光化学反应,从而使品质失去原有风格。
第六种: 保存的环境要求无异味、无臭、无毒。
白茶的存放时间越长,它的口感及其药用价值越高。但是正确的白茶保存方法才能保证白茶的功效不被破坏,甚至药用价值越来越高,同时白茶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所以白茶可以经常喝些,特别是小孩子,有利于健康身体。
5. 防止茶叶陈化变质应注意什么
第一,绿茶和黄茶
绿茶是完全不发酵的茶,黄茶则属于轻微发酵茶,两者在保存方面,总体要求一致,可以通用。除了要求避光、防异味、防潮和密封外,还要尽可能低温保鲜储藏,最好是放在冰箱里,采用真空方式包装,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茶叶的鲜香,延缓茶叶陈化变质的速度。如果一次大量购买,应分开包装冷藏,以一周饮茶量为一份,这样可以避免温度高低变化给茶叶带来的影响。
第二,白茶
白茶是比较单纯的一种,制作工艺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又复杂,采摘的鲜叶通过室外阳光晒干或者室内温室烘干,流程上很简单,但实际制作却需要相当多的经验。白茶存储也不是特别难,不需要像绿茶那样低温冷藏,常温储存即可。温度控制在10-35度之间,都能存储,同时要避免潮湿和异味。存储5年以上的老白茶,口感滋味更佳。
第三,乌龙茶
乌龙茶也叫做青茶,属于半发酵茶类,处于红茶和绿茶之前,茶性平和中正,不寒不热,是秋冬季节饮用的首选茶品。乌龙茶的种类众多,根据烘焙干燥的程度不同,储存方式略有差异。比如清香型铁观音焙火较轻,需要放在冰箱低温冷藏。而浓香型铁观音,焙火较重,可以直接在常温条件下避光密封储存,防止潮湿和异味即可。岩茶和单丛也可以这样存放,不需要低温冷藏。
第四,红茶
红茶是全发酵茶,储存相对比较简单。掌握基本的茶叶存储要求,就可以保存红茶。比如说做好密封和避光,注意防潮及异味,不需要冷藏,但遇长时间高温潮湿天气也需要特别注意。正常情况下,红茶保存2-3年即可,时间太长,茶叶的口感品质会下降。
第五,黑茶
黑茶作为后发酵茶,要想品质好,除了原料和制作以外,后期转化很重要。黑茶转化,需要一定的环境,比如通风、干燥和无异味。黑茶转化,必须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参与,产生生物化学作用,所以通风干燥很重要,因此要避免用塑料袋密封,最好是用牛皮纸、皮纸等通透性较好的包装材料包装保存。另外,还需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定期检查,这样才能长久存储。
6. 防止茶叶陈化的方法
一、绿茶:不发酵茶,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尽量不要跨年。置于阴凉、避光处。若保存不当,可能2~3个月就开始发黄变味了。也可放冰箱里冷藏储存,尤其是香气高的茶叶(如:龙井茶),最好有专用小冰箱,家用冰箱里的异味是茶叶存储的大忌!
二、黄茶:轻发酵茶,制作法与绿茶相似,存放时间不宜超过1年,尽快喝掉(紧压黄茶除外)。黄茶制作工艺和绿茶相近,存茶方式可通用。而紧压黄茶因加入了黑茶的紧压工艺,有耐储优势,在口感上,存放个几年也可保留黄茶的甘醇可口。
三、红茶:全发酵茶,存放要点,1年茶口感最佳,可存2年以上的茶,但年久会失香。红茶干茶含水量不高,很容易受潮或失散香气,避免与不同种类茶叶的混合存放,密闭、保持干燥、避光避高温。 红茶新茶香气虽好,但火气重,买回来可适当存放1~2个月再饮用,而存放一年后的红茶滋味和香气是最好的,也可以存2年以上,陈化后,滋味趋于醇和,耐泡度增加,老红茶,有明显的调理肠胃药效。
四、乌龙茶:很多乌龙都有两季,不建议大量购买,常喝常买常新最好。存放,注意防潮、避光和密封即可。一般焙火的茶叶,不要马上喝,一则易上火,二则火气会遮盖茶气。
五、白茶:轻微发酵茶,存放要点: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新茶茶性寒凉;陈化后的白茶,茶性趋于温暖;存茶环境洁净、通风、避光、无异味。若想存放成老白茶,可以考虑密封存放,放置于高处即可。
六、黑茶/普洱茶:全发酵茶,越陈越香,可长期保存。黑茶的存放在常温状态下保存即可,过于干燥会使茶叶丢失水分;而过于湿润会使茶叶发霉。普洱茶边放一碗水,但是一定注意不要将水洒在茶上。特别注意通风干燥,避强光即可。
七、再加工茶类
1、茉莉花茶:含水量高,意防潮,存放于阴凉干燥、无异味、密封的环境中即可。
2、沱茶:存放要点:可陈化注意容器的干净整洁,无异味,保持干燥、通风的环境很重要。
3、小青柑:小青柑延续了陈皮和普洱茶的共同优点“越陈越香”,在合理的储存条件下,小青柑存放个十年到二十年都是没问题的。存放要点:密封保存。
7. 防止茶叶陈化变质应避免
茶叶不能放在冰箱里储存,因为茶叶的吸湿性颇强,贮存空间的相对湿度最好控制在50%以下,贮存期间茶叶水分含量须保持在5%以下。
茶叶储存方法:根据茶叶的特性和造成茶叶陈化变质的原因,从理论上讲,茶叶的储藏保管以干燥(含水量在6%以下,最好是3%-4%)冷藏(最好是零摄氏度)无氧(抽成真空或充氮)和避光保存为最理想。但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以上这些条件往往不可能兼备而有之。
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抓住茶叶干燥这个必需的要求,根据各自现有条件设法延缓茶叶的陈化过程,再采取一些其他措施。
扩展资料
茶叶的保质期:国家以食品卫生标准为依据制订了茶叶标准,对保质期也作出了限定。但国家对普洱茶没有制定标准,因为它是全发酵产品,比较难制定保质期标准。其他茶叶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操作,否则过了保质期,茶叶就失去了自身的品质和韵味,若受潮发霉还对人体有害。
当然茶叶的保质期与茶叶的品质有关,不同的茶保质期也不一样。像普洱茶、黑茶陈化的反而好一些,保质期可达10——20年;又如武夷岩茶,隔年陈茶反而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再如湖南的黑茶、湖北的茯砖茶、广西的六堡茶等,只要存放得当,不仅不会变质,反而能提高茶叶品质。
8. 防止茶叶陈化的措施
一种白茶的快速陈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白茶毛茶置于陈化房中陈化6~9个月,陈化过程中采用波长在185~254nm的紫外光照射所述白茶毛茶,所述陈化房中的环境温度控制在45~50℃,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在所述陈化房中输入臭氧,使臭氧在所述陈化房中的浓度保持在2.5~3.5mg/m3。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将陈化6~9个月后的白茶毛茶于125~135℃烘焙35~45min,或将陈化6~9个月后的白茶毛茶先于100±2℃蒸汽中蒸4~6min,再于125~135℃烘焙35~45min。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将陈化6~9个月后的白茶毛茶于129~131℃烘焙39~41min,或将陈化6~9个月后的白茶毛茶先于100±1℃蒸汽中蒸4~6min,再于129~131℃烘焙39~41min。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陈化房为玻璃房,所述紫外光的照射时间为全天或夜间没有阳光的时段。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陈化房中的温度在47~48℃。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陈化过程,每隔15~20天调整所述白茶的位置,使所述紫外光照射均匀。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上述快速陈化方法所陈化得到的白茶。
本发明相较现有技术的优点以及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紫外光照射白茶,并配合优选的陈化温度、湿度等技术参数,可快速陈化白茶,与传统自然陈化相比,能显著缩短陈化时间,通过本发明快速陈化方法处理后的白茶品质与3年以上的自然陈化白茶相当;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可在白天通过日光照射白茶,利用太阳辐射能和光线的光谱效能,加速茶叶陈化,节能环保,且本发明进一步可配合一定浓度的臭氧,加速茶叶陈化。
(2)本发明所得白茶汤色橙红明亮,滋味醇和,回甘带药香味。
(3)本发明方法中没有微生物、化学药剂参与的陈化,品质自然独特,天然健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白茶的快速陈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经常规萎凋、干燥所得的白茶毛茶置于茶框中,厚10cm,放置于陈化架上,陈化架有3层,置于玻璃陈化房中陈化6个月;陈化过程中:白天采用日光照射,并开启陈化房中的臭氧发生器,使臭氧在玻璃陈化房中的浓度保持2.5~3.5mg/m3;夜间没有阳光的时段(在本实施例中一般为晚上19:00~次日早上7:00)以紫外灯照射白茶,紫外灯所发出的紫外光的波长185~254nm,同时保持臭氧在玻璃陈化房中的浓度为2.5~3.5mg/m3;玻璃陈化房中的环境温度控制在47~48℃,相对湿度控制在70~75%。每隔15天,调整3层茶叶位置,并翻拌均匀茶框中的茶叶,使日光和紫外光照射均匀。
(2)将步骤(1)后的白茶于130℃烘箱中烘焙40min。
实施例2
一种白茶的快速陈化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步骤(2)中为将步骤(1)后的白茶于100℃蒸汽蒸5min,再于130℃烘焙40min。
实施例3
一种白茶的快速陈化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陈化房为砖木结构,不透光,紫外灯的开启时间为全天。
实施例4
一种白茶的快速陈化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玻璃陈化房中的环境温度控制在49~50℃。
对比例1
一种白茶,其采用常规的自然陈化工艺陈化3年以上所得。
对比例2
一种白茶的快速陈化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
玻璃陈化房中的环境温度控制在30~35℃。
对比例3
一种白茶的快速陈化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紫外光的波长采用300~400nm。
对比例4
一种白茶的快速陈化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臭氧的浓度为1mg/m3。
效果对比
实施例1~4所得白茶汤色橙红明亮,滋味醇和,回甘带药香味,其中,实施例1所得白茶外形乌褐色显毫,汤色橙红明亮,香气药香浓郁持久,滋味醇和回甘带药香味,叶底褐均匀;实施例2所得白茶外形乌褐显毫,汤色橙红清亮,香气药香高锐持久,滋味醇和回甘药香齿颊留香,叶底褐均匀;实施例3所得白茶外形棕褐显毫,汤色橙红稍浅明亮,香气药香高长,滋味醇和带药香,叶底红褐均匀;实施例4所得白茶外形棕褐显毫,汤色橙红稍浅明亮,香气药香高长,滋味醇和带药香,叶底红褐均匀。
对比例1所得白茶由于陈化时间已经三年,香气药香高长,滋味醇和带药香回甘,汤色橙黄明亮,叶底黄泛红花杂,外形棕红色、显毫,与实施例1香气滋味品质相当,外形、汤色、叶底不如实施例1;对比例2所得白茶由于陈化的环境温度较低,导致品质与实施例1比,外形颜色、汤色、叶底偏浅,仅黄泛红,香气清香微药香,滋味醇稍带药香味,与实施例1差异较大;对比例3所得白茶采用波长为300~400nm的紫外光照射,所得白茶的外形、汤色、叶底偏浅,黄褐,滋味醇和微涩微药香味,香气药香味带日晒味,与实施例1品质差异较大,与对比例1接近;对比例4所得白茶由于臭氧的浓度低,所得白茶的品质汤色、叶底、外形都表现出黄褐,香气带药香味,滋味醇和带药香味。
9. 防止茶叶陈化变质,必须要了解陈化原因
茶叶恒温恒湿就是保持到茶叶最适合保存的温度和湿度。
当茶叶中的含水量为3%左右时,茶叶容易保存,当茶叶含水量超过6%,或空气湿度高于60%以上时,茶叶的色泽变褐变深,茶叶品质变劣。
成品茶的含水量应该控制在3%-6%,超过6%应该复火烘干。
温度越高茶叶的陈化越快。茶叶在贮藏的过程中,温度每升高1℃,褐变的速度就会加快3-5倍,在10℃以下贮藏,能够抑制茶叶褐变。在20℃条件下冷藏,几乎能定期阻止茶叶陈化和变质。
10. 防止茶叶陈化变质,应避免存放时间太长
茶叶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发生变化往往是受到了外界因素影响,如湿度、温度、光线和氧气等。 光线 光线对茶叶的破坏作用是很严重的,如果受到强烈光线的照射,茶叶中的色素和酯类物质会产生光化反应,使茶叶陈化和变质速度加快,特别是空气中散射的紫外线容易导致茶叶出现日晒味,所以在贮藏过程中应注意避光。 氧气 氧气对茶叶品质的优劣也有很大影响。贮藏过程中如果能断绝供氧,茶叶质变就会受到抑制。所以,茶叶不易裸露存放于空气中,即使短期存放也会使其受到不良影响,应强调密闭保管。 湿度 如果空气的相对湿度较大,保存不当就会使茶叶含水量高、容易变质。因此在贮藏茶叶时,不仅要使茶叶达到足干,还应注意改善仓贮条件,控制空气湿度,使茶叶含水量保持在6%以下,最好为3.5%~4.5%。 温度 应强调低温贮藏。因为在温度低的情况下茶叶品质变化缓慢,温度高则陈化作用就会加快。在0℃~5℃的环境里,茶叶能够长时间保持原有色泽,而在常温条件下色泽易变化。
11. 防止茶叶陈化的办法
不会影响茶叶品质的。
保存黄茶时,可在茶叶袋中放入保鲜剂并密封,以隔绝空气;要将含水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最佳的含水量在7%左右。
一般情况下,茶叶保存在5-6℃为好(将温度控制在5℃左右,保存不“发酵”或轻“发酵”茶叶的质量较好),因为茶叶在高温或常温条件下可加快氧化速度,很容易陈化,从而影响黄茶的品质。
故可以把茶叶用铝箔袋装好再放入罐中,然后再在外面套一个干净的塑料袋并扎紧,直接放入冰箱内储存,并注意避免与其他食物在一起冷藏,以免茶叶吸附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