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叶的种植有哪些环境影响因素
茶叶能晒太阳,但不需要晒太长时间。
茶叶只要放在开放的环境中半个月就可以饮用了。茶叶最好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不需要经常拿来去晒太阳,晒太久会导致茶叶的营养物质流失。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
2. 茶叶的种植环境及土壤
茶叶适合生长的土壤环境:
①土壤程酸性:茶树是典型的喜酸性土壤的特种经济作物,以土壤PH4.5-6.5为宜,在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中均很难成活或无法形成有效的经济产量。
②土壤不渍水:茶树虽然喜湿润,但是怕渍水。若土壤水分过多,通气不良致使茶树根系发育受阻,严重时会引起烂根或死根。一般茶树对降雨量的要求也较严格,一年内降水量比较平均,且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左右比较适宜。降水量不足或过多也会影响茶树的生长。
③土层深厚:茶树为深根作物,根系庞大,故要求土层深厚疏松为宜。凡土壤表层有铁盘层、黏土层或网纹层均不宜种植茶树。
3. 影响茶树生长的环境因素
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茶树特别适合山区种植。因而一些山区把茶叶生长当作支柱产业来抓。
但是一些山区土壤比较贫瘠,质地粘重,地表水渗透力差,雨量比较充沛而且比较集中,加上建园比较粗放,园面倾斜,梯层窄,园路直上直下,没有水土保持措施等等,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水土流失的情况,制约了茶叶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应予以高度重视。
4. 茶叶的种植有哪些环境影响因素呢
不会影响。
光伏大棚将太阳能发电与物理农业种植完美结合,为茶叶的繁育与种植提供了优质可控的生长环境。既能让少量阳光照射到茶树上,又能为茶树遮挡强烈光照,在这种温和的环境下,不受强烈阳光直射的茶叶,就显得十分嫩绿,又能为茶树遮挡强烈光照。
5. 茶叶生长的环境条件
茶树适合生长的环境条件
1。土壤:需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适宜茶树生 长的土壤酸度为pH5。5。
2。雨量:雨量平均,且年雨量在1500公厘以上。
3。温度:年平均温度在摄氏十八度~二十五度。
茶树并非何时何地都能生长,它受温、光、水所左右。因此,气候因素是决定茶叶品质优劣的关键。一般年均气温在13°C以上,全年大于10°C的积温 3000°C~4500°C以上,年最低气温多年均值在-10°C以上的地区,可以种植。
通常日均气温稳定过10°C时,茶树开始萌发,当气温在20° C~30°C,茶树生长旺盛。气温大于35°C,则新梢生长缓慢,若空气湿度很低时,茶树停长,这种高温低温天气连续几天,会灼伤嫩枝叶。秋季当气温下降至10°C以下,秋梢将停长。在有水分供应下,大于10°C年活动积温愈高,年采茶次数多,产量越高。
茶树在不同生态环境中形成各种变种,具有不同的气候适应性。中国小叶种最耐寒,在气温-10°C时开始受冻,-l2°C至-l3°C嫩悄、叶芽受冻,叶缘发红变枯,春茶减产。云南大叶种的印度阿萨姆变种最不耐寒,在气温低于0°C时,受冻害。
一般茶区年降水量1150毫米~1400毫米,年降水云超过5000毫米的茶区,只要排水良好也不会影响茶树生长。年降水量不足1000毫米,但茶树生长期间,雨量分布均匀,仍不会造成影响。月降水是大于300毫米对茶树生长不利。若连续数月,雨量小于50毫米,则受旱。
茶树喜弱光又耐阴。在弱光下,茶树鲜叶中合大量叶绿素,它能有效地利用日光中的蓝紫光和紫外线。蓝紫光能促进植物体内蛋白质和含氮物的合成与积累,紫外线有利于芳香物质的增加。当云雾多时,空气湿度较高,温度适用,柔和的漫射光有利于增加茶叶中含氮和芳香物质。
在茶树生长期间,日照百分率若小于45%,茶叶品质较优,若小于 40%更甚。因此,茶叶适宜中高山多云雾冷凉山区种植,平原、河谷地带因光照强、遮荫条件差,不宜神植。茶树在长日照下生长较好。当冬季有42天短于11 小时40分光照,茶树相对进入休眠期。
若用人工延长光照至13小时,即可打破其冬眠,促长新梢,抑制开花,提高产量。
我国南方夏季炎热干旱,茶区蒸发量大,在阳光暴晒下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当日最高气温大于35°C,日蒸发量在9毫米以上,连续7天以上无雨滴,要对茶园喷水或灌水,增加空气中湿度。
6. 茶叶的生长环境有什么要求
1. 茶树生长对气温和热量的基本要求
茶树喜欢温暖的气候条件,对温度和热量有一定的要求。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茶树才能生长良好。气温在10-35度之间时,茶树通常能正常生长,在20-25度时生长最快,气温超过35度时茶树新梢生长缓慢或停止。在春季一般日平均期望稳定在8-14度时,茶树的越冬芽开始萌发。气温降到15度左右时,新梢就停止生长,但根系一般在温度低于8度时才停止活动。因此,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茶树在冬季不能正常生长,处于休眠期,在某些地区由于冬季温度过低还会造成冻害。除了对温度要求外,茶树对积温也有一定要求。一般情况下,一年之中大于10度的活动积温越多,茶树的生长时期就越长。茶树每萌发一轮所需的大于10度的活动积温为760-1060度。
2. 茶树生长对水分条件的基本要求
水分是保证茶树正常生长的基础条件之一,雨量不足,空气湿度太低,对茶树生长不利。降水是茶园水分最主要来源,保证茶树能正常生长的年降水量一般要在800毫米以上。在茶树生长期间,月降水量通常不能少于100毫米。当月降水量少于50毫米时,茶树缺水。空气相对湿度对茶树生长也会产生影响,一般认为,在茶树生长期比较适合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低于50%对茶树生长发育不利,而且使茶叶质地粗硬,品质降低。
3. 茶树生长对土壤的基本要求
茶树对土壤条件有一定要求,一般要求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特别要求土壤呈酸性,PH值在4.5-5.5最为适宜,PH值高于6.5的土壤不能种植茶树。我国适合种茶的土壤主要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褐土和紫色土等。
7. 茶叶种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茶叶植株属于半乔木型,半喜阴,不耐低温,且不耐旱与涝。室内种植,成活是可以的;但是由于茶叶侧根主营养与矿物质吸收,而主根为极度干旱时候吸收水保命,盆栽主根不深,与大自然有所区别;再次,茶叶对洗衣粉肥皂等气味极其敏感,倘若种植于晾衣服的阳台,则容易导致茶株死亡。总体来说,观赏可以,但是食用价值不高。
8. 茶叶的种植有哪些环境影响因素图片
1. 气候。茶树喜欢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温度大约在10度至30 度之间,太热或太冷的地方均不适宜。中国种植茶树最多的地区,均在长江流域一带,因为那里气候温和,茶叶产量不但丰富而且质量佳。茶树亦喜欢生长在潮湿的环境,年降雨量约为1,000-1,250毫米的地方最适合种植茶树。而各地栽种茶树的时期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浓雾、微雨、土壤潮湿的季节最适宜茶树的生长。
2. 地势。中国古语有云:「好茶采自高山上」。茶树的海拔越高,茶叶的味道就越醇,质量也就越高。海拔高度约300-2,130米的地方最适宜种植茶树,因为高海拔地区云雾多,薄雾可以帮助茶叶躲避强烈的阳光,提供合适的温度和湿度让茶叶慢慢生长,并保持茶叶的新嫩。事实上,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茶叶都来自于海拔1,200米的灌木种植地,如福建的武夷山、印度的大吉岭等。
3. 土壤。种植茶树亦需要深厚的土层和肥沃的土壤,pH4.5-6.5的红黄壤最适宜茶树的生长。而种植茶树的山坡亦不宜太陡峭,坡度应在25度以下。
9. 茶树种植的影响因素
①大气和土壤干旱的影响茶树出现旱害,往往是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共同作用的结果。大气干旱时,茶园土壤不一定缺水,但大气干旱能加速土壤水分蒸发和茶树水分蒸腾,使土壤水分迅速减少,持续的大气干旱,必然出现土壤干旱;而土壤干旱,又进一步导致大气湿度降低。目前一般以干湿指数K值表示大气的干燥度,实践表明,当某阶段K≥2时,即为干燥气候,对茶树即能造成旱害。此外,土壤质地不同,持水保水能力也不同,以壤土为例,其耕作层的含水率在最大持水量的60%时,即能产生旱害。
气温高低与茶树旱害是否发生有一定的关系,茶树受高温干旱侵袭,持续7天左右,土壤水分即迅速减少,茶树出现受害症状。茶树旱害症状首先始于冠面的叶片,受害叶出现赤红色焦斑,其界线异常分明,但发生部位不一。茶树旱害的发生程序是:先叶肉后叶脉,先成叶后老叶,先叶片后茶芽,先地上部后地下部。
②不同茶树品种的影响不同茶树品种抗旱能力不同,如云南大叶茶其抗旱能力比一般中叶种和小叶种弱。茶树不同形态特征,也是抗旱能力强弱的一种标志,据调查,叶大柄长、叶脉稀疏的福建水仙和政和大白茶,受害率高;而角质层厚、叶小柄短、叶脉较密的梅占、鸠坑、龙井种等,受害率低。
③不同茶树树龄的影响茶树随着树龄的增大,其抗旱能力也随之增强。原因是根系逐年深扎,利用土壤深层水分的能力较强。一般1~2龄茶树根系主要分布在15~30厘米深土层,而成年茶树的根系主要分布在30~60厘米深的土层范围内,主根可达1米以上。因此,1~2龄茶树最易受旱,成年茶树抗旱能力较强,但进入衰老期后,抗旱能力又逐渐降低。在生产实践中还可看到,采用台刈或重修剪改造的茶树,当年抽发新枝后,如遇较强的干旱天气,茶树也易受害,这是由于当年抽发的新枝,其茎叶娇嫩之故,抗旱能力不如成年期强。
④不同立地条件的影响一般阳坡茶园比阴坡茶园受害显著增加,土壤过粘或过砂的茶园,比质地疏松、结构良好的受害重;生态条件优越的茶园,茶树受旱为害的程度轻。
⑤茶树栽培技术的影响种植方式不同,茶树旱害受害率不一。据调查,条栽茶树的植株和叶片受害率,分别比丛栽茶树要增加20%和10%左右。多条栽的茶树又比单条栽或双条栽的受害严重。分批合理采摘是茶树高产优质、增强茶树长势的技术措施之一,而“一扫光”的强采茶园,不仅产量低、品质差,而且,由于树势受到摧残,在出现旱情时,受害率可比分批合理采摘的茶园高40%以上。长期不施肥或单一施用化肥的茶园,由于土壤理化性状差,亦易遭受旱害。此外,由于耕作时期不当,耕作技术不善,亦能加深旱害的程度。我国部分地区有伏耕的传统管理技术,但伏耕时期过迟或已出现旱情后再行耕作,则可引起土壤水分的急剧蒸发而加深旱害的发生。在进行伏耕时,要掌握茶行中部深,靠近茶树根颈处浅的原则,这对1~2年生茶树尤为重要,否则会使旱害加深。
10. 茶树种植土壤和环境
茶树的生长环境对茶叶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茶叶的味道会随着生长地的土质、水、气候、光线等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凡是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湿度较大,光照适中,土壤肥沃的地方采制的茶叶,品质都比较好。
为此,也有人采用人工模拟茶树天然生态环境的方式去提高茶叶的品质。
如种植遮荫树,建立人造防护林,实行茶园铺草,采用人工灌溉等等,这些都有利于改善茶叶品质。
土壤是茶树生长的自然基地,茶树所需要的养分和水分,都是从土壤中取得的,因此,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与茶树生长紧密相关。
茶树一般生长于酸性土壤的中低山区;土壤多为花岗岩石分化的砂质壤土,页岩分化的紫色土等。气候茶树生长要求是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多云雾、少日照。 茶树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化合物缩合会发生困难,纤维素不易形成,这样,可使茶叶原料鲜叶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鲜嫩而不粗老。
同时,充沛的雨水还能促进茶树的氮代谢,使鲜叶中的全氮量和氨基酸提高。所有这些,对保持茶叶嫩度和提高茶叶滋味都是有利的。
光线茶树虽然需要一定光照,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但以弱光照为宜,尤其需要有较多的漫射光。
茶树在漫射光多的条件下生育,从而给有机体的生化变化带来影响,特别是使含氮化合物增加,这对改善茶叶的品质十分有利。
山地阳坡有树木荫蔽的茶园,其茶叶品质最佳。陆羽茶经认为,茶生长于“阳崖阴林”,“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高山产好茶古往今来,我国的历代贡茶,传统名茶,直至当代新创制的名茶、优质茶等等,大多出自高山。当然,平地茶园,如果能造就适宜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照样也能生产出优质茶。
叶虹时光微生物菌剂能让茶叶嫩芽长得多,是茶农必不可少的肥料之一,微生物可以使茶叶抵抗力提高,减少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