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普洱茶历经沧桑(普洱茶老茶的历史)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3-01-03 10:40   点击:22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普洱茶老茶的历史

中老期茶有新茶老茶一般是3~5年、5~7年。

2. 普洱茶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冰岛古树最老的有900年历史。

自1485年到1506年在明代成化,易武从古树普洱茶区带了200粒种子到冰岛培育,只成功了150多棵,到现在只有20来颗存活着,至今大概900年左右。

至今为止,临沧最先发现,并种植普洱茶树的位置就是冰岛,外面其他地方的大叶种茶也是从这里不断传播到出去的,比如勐库茶区等。

3. 普洱茶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建国时普洱茶被称“可以喝的历史”,“可以喝的古董”,“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这是清代乾隆皇帝对普洱茶的评价,普洱茶始于唐盛于宋,清代成为献给皇帝的贡品,宫中流传着“冬喝普洱,夏喝龙井”的说法。

4. 普洱熟茶的历史

最简单的判断方法:生茶的茶汤一般是黄亮色,熟茶的茶汤是红亮色。

工艺的差别:生茶是没有经过人工发酵的,熟茶则有经过一道渥堆的工序。

熟茶这道工序是70年代才发明的。

品种的话:有台地茶,有古树茶。台地茶较为低矮,古树茶较为高。正常来说台地茶较为便宜,古树茶会稍微贵一点。至于口感:嗯,其实不同山头的茶,口感都不一样,更何况云南那么多山头,那么多茶区,这真的没办法一一指出来,而且,不同山头的口感其实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

如果你要买茶的话,切记一下几点1.不要买9块9的茶。

2.不要在网上买所谓冰岛、老班章的茶。

(大部分都不是核心茶区的,只是挂一个名字而已)

3.如果有空,跟店主聊聊,看看店主懂茶不。其他的不好说,自己判断。我个人的话比较喜欢喝生茶,我是喝熟茶开始了解普洱,但是后来就基本不喝熟茶了,一直喝生茶,喜欢那种重苦回甘的感觉。

你要想入门普洱,有几种简单的办法。

1.去线下的茶庄坐坐,跟老板聊聊,喝点茶,问一下,但不要全信。

2.去贴吧啊,还有一些普洱茶的论坛,那边有很多派茶的活动,基本都比较划算,你可以试喝一下,是否合适自己的口感。

3.买一点大厂的茶,例如大益的几款标杆,还有下关沱茶,试试所谓业内的标杆是什么感觉,然后再去寻找自己喜欢的茶。如果有以下几种口味的茶,肯定是不好的。

1.茶饼发霉2.茶饼上都是茶梗(熟茶居多)

3.生茶的话,喝出来味道酸涩,口腔似乎有一层膜粘着,难受。

4.至于茶饼上有头发,有各种杂物的,就直接丢了吧。好吧,暂时这些。

5. 普洱茶老茶的历史来源

是以得天独厚的古茶树资源制作高端顶级普洱茶,古茶树年龄都在800-1300年之间,以原始自然生长,叶大、粗壮、叶脉鼓出,叶缘锯齿深,持嫩度高,一芽两叶,所制茶,汤色绿黄,香气清爽,略带野生茶特有的腥味,水溶性果胶丰富,几乎无苦涩味,满口润甜,回甘极其绵长持久。 因其产量稀少,价格非常昂贵。

6. 普洱茶历史悠久

普洱茶是中国的一种地方特殊茶类,是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中华古老文明中的瑰宝。

由于普洱茶原产区与中原文化发达区的万水千山之隔,直至明清时期普洱茶才被世人所知,这就使得人们对普洱茶历史文化的认知不多。

银生茶

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

历史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

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所以普洱茶最早被称为“银生茶”。

“普洱”由来

唐朝时普洱的产区属于南诏国银生节度称“步日睑”。“步日”据研究是佤语“濮人兄弟”的意思,就是指布朗人。我们也都知道“濮人”是最早种植普洱茶的民族。

元朝时期,改称“普日部”,到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改称“普耳”,万历年间改称“普洱”,普洱地区才有了现在的名字。

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620),谢肇在他的《滇略》中有记载:“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

这是“普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也是普洱茶早前的名称之一。

鼎盛时期

明代至清代中期是普洱茶的鼎盛时期。明朝,茶马市场在云南兴起,清朝时普洱茶作为贡茶,极大地促进了普洱茶的发展。

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置普洱府,各产茶区的普茶和原料通过茶马古道在普洱汇集和交易后转至北京、西藏、东南亚、欧洲等地区,由此普洱茶开始扬名海内外。普洱茶是中国的一种地方特殊茶类,是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中华古老文明中的瑰宝。

由于普洱茶原产区与中原文化发达区的万水千山之隔,直至明清时期普洱茶才被世人所知,这就使得人们对普洱茶历史文化的认知不多。

银生茶

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

历史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

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所以普洱茶最早被称为“银生茶”。

“普洱”由来

唐朝时普洱的产区属于南诏国银生节度称“步日睑”。“步日”据研究是佤语“濮人兄弟”的意思,就是指布朗人。我们也都知道“濮人”是最早种植普洱茶的民族。

元朝时期,改称“普日部”,到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改称“普耳”,万历年间改称“普洱”,普洱地区才有了现在的名字。

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620),谢肇在他的《滇略》中有记载:“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

这是“普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也是普洱茶早前的名称之一。

鼎盛时期

明代至清代中期是普洱茶的鼎盛时期。明朝,茶马市场在云南兴起,清朝时普洱茶作为贡茶,极大地促进了普洱茶的发展。

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置普洱府,各产茶区的普茶和原料通过茶马古道在普洱汇集和交易后转至北京、西藏、东南亚、欧洲等地区,由此普洱茶开始扬名海内外。

7. 普洱茶老茶的历史发展

三年是:陈茶(也叫初期茶)

这一时期的普洱茶茶优点是:口感初步稳定,茶汤鲜爽饱满,优劣简单易辨;缺点是入口刺激性强。

〈一〉普洱茶的保存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茶指的是存放时间为1~3年的普洱茶,

中期茶为存放时间在3~10年的普洱茶,

而老茶则为10年以上的普洱茶,

通常情况下存放时间超过3年则为陈茶,陈茶经过时间的洗礼,茶质以及滋味更加饱满、柔和、顺滑。

8. 普洱茶老茶的历史由来

82年的老茶一般说的是那种发酵的全熟普洱茶,珍藏了这么多年的茶,堪称是极品了,内部已经发酵很充足,口感更醇滑,颜色接近琥珀色,冲泡得当,表面也会有一层薄薄的茶雾。

也可能是存放多年的白茶,寿眉或是银针茶饼,也有君山银针茶饼保存下来的。

9. 普洱茶的发展史

2003年普洱茶收藏文化兴起,越来越多人知道普洱茶拥有“越陈越香”的收藏特性,普洱交易市场初步形成,至2007年普洱茶已经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同时市场上出现一些中介商,专门为买家找货、帮卖家出货。

2008年,东和茶叶诞生了。

东和茶叶于2008年创建,如今已从一家小小的档口发展成为行业内数一数二的专业交易平台,公司的发展壮大与东和人的勤奋拼搏离不开关系。这十二年以来,东和茶叶见证了行业发展日益变好,也见证了市场从混乱到逐渐完善。可以说,东和成长史其实也是行业的发展史。

(东和茶叶旧址)

过去的十二年,东和人用汗水与智慧,一步一个脚印改善茶行业交易乱象,逐步建立起行业标准,如同在荆棘乱石里开辟道路,其中艰难险阻难以用笔墨描述一二。

东和诞生于大环境艰难时期

2008年是普洱茶艰难的一年。由于2007年的普洱茶市场太过疯狂出现崩盘,导致许多人信心大失,甚至不少茶商萌生退意,纷纷选择退出茶行业,另谋生计。因此在当时仍然坚持普洱茶买卖的人极少,交易一件茶只能赚个5块、10块。

就在大环境艰难时期,东和一头闯进来,开始寻找第一笔生意,一步步积累客户资源与经验。

在经营普洱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普洱茶交易过程中许多弊端,例如老茶信息混乱、产品真假难辨,地域跨度大、信息传递慢导致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不完善,缺乏第三方监管等等,这些弊端的存在阻碍着普洱茶的发展与流通,因此我们决定改变经营方式,从传统茶叶店升级成为第三方平台形式,以此保障买卖双方的产品安全与资金安全。

同时,我们建立了普洱茶标准化管理体系:正品标准,价格标准,交易标准,这三大标准得到广大商家、消费者认可,为行业广泛应用。

三大标准的建立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更好推动普洱茶发展。

1.价格标准

(东和茶叶价格指数平台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普洱茶买卖的价格参考)

2010年,东和茶叶官网正式上线,并且首次创立价格指数平台,运营互联网技术,实时更新数据,让行情公开化,解决了信息传递慢、更新延迟的行业痛点。客户再也不用天天跑市场去一家家查问茶叶价格变动,只需要一台手机,动动手指就可以了解到茶叶行情。

目前官网已升级为“中文简体”、“中文繁体”、“韩文”、“英文”等四个语言版本,方便全球消费者浏览,朝着“让中国普洱全球流通”的目标又迈进一步

2.正品标准

我们深入市场,四处奔走,收集知名品牌老茶资料信息,制成《东和宝典》,里面收集国营老茶厂2000年-2004年的所有产品资料,补全之前缺失的资料信息,一本《东和宝典》记录了大部分老茶辨别真伪的技术知识,解决了行业老茶信息混乱的痛点,成为行业中辨别产品真假的标准。

3.仓储标准

东和茶叶“普洱茶质检团队”是行业内第一家引入茶叶质检技术,制订了质检标准。我们针对不同级别、品类、品牌的茶叶采取不同的专业鉴定方案;通过六项东和茶叶仓储标准对茶叶的仓储程度逐一检查;对茶叶的包装,大票小票,暗标进行真伪判断;质检师通过茶叶香气味辨别来辅助,专业仪器检测与人工鉴定结果,人机结合验证每片茶叶的真伪,每饼茶叶至少有两位质检师参与复检,确保东和出品,必属正品。

东和茶仓保障您的货品安全

很多人对于普洱茶的存放只是一知半解。

什么样的环境条件,让普洱茶转化得更好,品相更漂亮呢?

在存放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因此为了让客户更省心,我们决定斥巨资建成普洱茶专业仓储——东和茶仓,仓库配备专人管理,控制好环境的温度、湿度,24小时监控,更有效地保障客户的货品安全。

专业经纪人为您保障资金安全

我们拥有一支专业质检团队与经纪人团队,一直以来以第三方平台身份监督、保障买卖双方的交易安全;不仅为买卖双方提供全面、真实的普洱茶交易信息,而且从行情资讯、产品质检鉴定到专业仓储服务,为客户提供一条龙的贴心服务。

我们以大湾区为中心,辐射全国

目前,东和茶叶共开设八家直营店,未来将以大湾区为中心点,辐射全国各大城市,为全国各地客户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历经多年 的发展,东和人一双赤脚走遍全国大大小小数千家茶叶市场,以惊人的毅力与勇往直前的冲劲,克服无数困难,坚持到今天,终于将东和茶叶打造成为交易平台中的标杆品牌, 迎来属于东和的春天!

(广东东和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军日先生荣膺“粤海茶荣”首届广东茶文化十大杰出贡献人物)

从2014年开始,东和茶叶每年都荣获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颁发的奖项,肯定了东和茶叶在茶行业的作出的努力与贡献。

从传统小商铺到更专业、更规范、更正规的茶叶交易公司,成功蜕变的背后,与东和人强大的凝聚力与合作精神离不开关系。

一支优秀的团队,塑造出优秀团队文化,一个优秀的团队文化,酿造出优秀的人。 公司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不执着于学历与年龄的晋升机制让员工们充满希望与干劲。员工对东和有信心,东和把员工当家人。 公司为员工配置温暖的员工宿舍与员工饭堂,创造平等健全的工作制度,让员工自由发挥更多可能。

东和茶叶助你实现梦想

任何新入职的销售和质检,都有晋升机制让他们凭自己的努力去考核升级,让每个员工看到真切的希望。

案例一:东莞分店副店长马宗厚

只有中专学历的他在27岁入职东和,刚入职时只是一名经纪人,兢兢业业的他没有怠慢任何一位客户,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晋升成为东莞分店副店长,现在的他管理着东莞分店10多名员工,每天接待十多位顾客,始终坚持良好的品德,足够的耐心,用心诠释“忠厚”二字,为每位客户找到自己想要的茶叶货品。

案例二:广州总店业绩排行榜前十名何梦萍

她入职东和时只有18岁,在长久的努力拼搏之下,2019年稳坐业绩排行榜的前十名,明明可以靠颜值生存她却选择靠实力起飞。青春漂亮的她比别人多付出百倍的努力,终于活成一个实力派。她的内心时刻保持果敢的判断能力与市场趋势敏锐的触角,成为新人的励志榜样,正如她的口头禅所言:每个新员工都能够复制我的成功经历。

我们核心价值观:诚、义、利、助

在天然灾害暴雨洪水下,东和人万众一心阻挡洪水,共同合力守护店内货品、物资,保障了公司财产安全。

企业发展不忘社会责任

时代赋予我们发展的机遇,前行不忘社会责任!

东和茶叶热爱公益,多次到访初都河村扶贫,牢牢扛起政治责任,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2020年新冠病毒爆发 ,在疫情期间,东和茶叶为不忘本职的街道环卫工人、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向最美的“逆行者”捐赠抗疫物资。

2020年7月1日东和茶叶正式成立党支部广州总部,跟着党走,加强党的建设,是东和茶叶进行持续健康地发展的核心动力!

从小商铺到专业大平台,东和人打破一个又一个不可能,不断地超越自己,实现梦想;如今公司的业务市场已拓展至中国台湾、马来西亚、韩国等东南亚国家与地区。 未来,东和 茶叶将以中国大陆作为发展基石,向国际市场进军。 不断开拓创新,致力实现“让中国普洱全球流通”使命,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发展,让更多人爱上中国的茶叶!

10. 普洱茶的历史渊源

第一,普洱茶的拼配源于中药“配伍”的理论体系。普洱茶在古代,甚至在清朝,与中医有很深的渊源,这是因为,中国的中医理论素有“药食同源”之说,他们认为普洱茶不仅仅是一种解渴的茶品,同时具有“减油腻、醒酒”等功效,是对人体产生保健功能的特殊饮品。清代著名的药学家赵学敏在著述《本草纲目拾遗》中,就将普洱茶以药材的名义纳入其中。

    第二,历史上著名的普洱茶生产基本来自于当时的茶叶集散地,为普洱茶的批评提供了资源保障。当我们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普洱茶每一次热点的转移及经典茶品的出现,都伴随着茶叶集散地的转移和兴起。因此,交通的不便,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三,普洱茶的拼配注重的是茶叶内含物质的“优势互补”。我们知道不同茶山,不同区域所生产的晒青毛茶是不同的,其口感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不仅体现茶叶芳香类物质含量的不同,还体现了内含物一些细微的差别。如何判断这种差异,以及将这种差异进行有效合理的“重组”与“融合”,创造一种更优质的,是从古至今普洱茶人始终追求的梦想。

   第四,普洱茶的拼配可形成普洱茶后续发酵的阶梯转化。普洱茶的发酵是一个过程,,由于它属于固态发酵,就必然要求它有层次感。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是不同等级的合理拼配,以七级茶做“骨架”,以三级茶或五级茶“添实补缺”,这种网状骨架的搭建,可使普洱茶出现层次感,并使后续的发酵出现阶梯转化。

    以普洱茶原料中还原总糖含量为例,权威部门检测的结果是七级茶含量最高。这正是七级茶被大量用于饼茶的原因,而非“以次充好、降低成本”的欺骗行为,这种粗老茶叶不仅是饼茶形成“网络骨架”的主力,同时也因内含物质的特性,使它成为普洱茶后续发酵与转化的“骨干力量”。

    第五,普洱茶的拼配技术是一项极具个性化色彩的技术,凡是经典的,无论是流传上百年的老茶,还是近几十年的“新品”都有各自独特的“茶性 ”,只要我们深入体会,都会找到它们的差别,哪怕是一些细微的差别。这种差异化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会使我们味觉产生深刻的记忆而久久不能不忘。这种感觉,或者说品质,不是简单的“纯料”和“一口料”所能赋予的,更多的是普洱茶制作者长年经验总结和感悟中的智慧结晶,是高超的拼配技术结出的“硕果”。更重要的是,这种拼配的技术自古至今没有被“格式化”和“模式化”,不是一尘不变的,每个时代的制茶人都可依据自己对自然的了解,对茶性的领悟,通过种种实践,去塑造更高品质的产品。这个空间即使在现代也仍然十分广阔。“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或许是普洱茶拼配工艺所遵循的永恒的主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