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名茶由1959年全国“十大名茶”评比会所评选,包括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此外曾出现在非官方评选的“十大名茶”中的系列名茶包括湖南蒙洱茶,云南普洱茶,北路银针,南路银针,冻顶乌龙茶,苏州茉莉花茶,四川峨眉山竹叶青茶,蒙顶甘露,太平猴魁,屯溪绿茶,雨花茶,滇红,金奖惠明茶。
我国大部分茶区,季节分界明显,一般每年3-5月份采摘和制作的茶叶,称为春茶。
一般6-7月份采制的茶为夏茶,因夏季气温高,有利于茶多酚的合成与积累,茶叶苦涩味较重,适于做成品红茶。一般每年8-9月份采制的茶叶为秋茶,因秋高气爽,有利于茶叶芳香物质的合成与积累,所以秋茶具有季节性高香,有些茶的品质也不错。但夏茶因防虫害喷施农药而致农药残留量较高;而通过春、夏两次采摘后的秋茶,相对较粗老,且一些营养成分含量明显降低。故从茶的品质及农药残留量方面来看,一般夏、秋茶均不如春茶。
茶树的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环境条件是指茶树有机体的代谢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发生影响的生态条件。主要指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及地形条件。
(一)气候条件
(1)气温 当昼夜平均气温稳定在10度以上茶芽开始萌动逐渐伸展。生长季节,月平均气温应在18度以上为宜,最适气温20—27度。生长适宜的年有效积温在4000度以上。如果当平均气温高于35度持续数日,又伴有旱情,枝梢呈枯萎状。
(2)光照 光照对于茶树的影响,主要是光的强度和性质,茶树有耐荫的特性,喜弱光照射和漫射光。从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分析,光波较短的蓝紫光部分最多,而漫射光主要是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所以茶树在漫射光条件下生长好是有依据的。
(3)雨量和湿度 茶树适宜的降雨量在年平均1000—2000mm,生长季节的月降雨量在100mm以上,相对湿度一般以80—90%为佳。土壤相对含水量以70—80%为宜。这样的雨量和湿度最适宜茶树生长。
(二) 土壤条件
红壤、黄壤、沙壤土、棕色森林土,均适宜茶树生长,土壤结构要求保水性,通水性良好。上层深度1米以内没有硬盘层,土壤要求呈酸性反应,PH值4.5—6.5(4.5—5.5最适宜),茶树是嫌钙植物,石灰质含量0.2%以下,地下水位在地表1米以下。酸性土壤之所以特别宜于种茶,首先是酸性土壤为茶树提供了自身生长的适宜条件,茶树根部汁液含有多种有机酸,对土壤给予茶树共生的根菌提供了理想的共生环境,从而改善了茶树的营养与水分条件。
(三)地形条件
坡度小于30度,海拔1500米以下。我国名茶大多产于高山大川。“高山出好茶”的根据除了高山多云雾外,因温差大,漫射光多,日照时间短,湿度大,芽叶持嫩性较强,有利于提高茶叶香气,有好的滋味和嫩度。但这也是各种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并不是山越高越好,事实上平地也有产好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