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郭德纲都没有股份,更别说同是创始人的张文顺和李菁了!这件事就说来话长了,总而言之,并不是叫“创始人”就一定有股份的!
而提到创始人的头衔,就不得不说德云社的“发展史”了!
1995年,以郭德纲为首,其次是退休的相声演员张文顺,还有上学业余打工的徐德亮、李菁等人游走于各个中小相声剧场,之后经过几人三年的努力,把这个小团体扩张到了十几人,并且取名为“北京相声大会”,而当时这个名字更像是一个口号,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经济原因,并不具备什么规模;
到了2002年末,“北京相声大会”已经初具规模,从一共十几人的小团队变成了演出队伍就有十几队的大团体,也是那一年,正式更名“德云社”,但也只是口头更名,更像是“换了个口号”这么简单;
之后2003年夏天,郭德纲与现任妻子王慧结婚,婚后王慧把当时她父亲送她的夏利车给卖了,又凑了一大笔钱,终于在2006年初,正式建立了“北京德云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也是从这一天起,虽然郭德纲和张文顺、李菁三人是德云社的创始人,但在法律上,实际掌权人其实是郭德纲的妻子:王慧。
之前也听过很多的传闻,说他们没有股份是因为“深明大义”,或者有人说是因为“只想为艺术献身,并没有想如何捞钱”,其实那只是为了给他们没有股份的事实“镀一层金”而已,他们并没有那么清高,只是他们并没有在公司建立的时候出资而已;
现如今,张文顺已故,李菁也另辟蹊径,三大元老只剩郭德纲一人在担任“德云社扛把子”的角色;无论他是否有股份,也成了人家的家事!
以上均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补充!打字不易,原创不易,点赞关注,为您解答更多娱乐圈大事小情!
德云社的前身是“北京相声大会”,创始人就是郭德纲、张文顺和李菁三人。刚开始时,看似高大尚的名称,其实就是个没有注册的临时组织,也就是“草台班子”。刚开始那几年时间里,这个“相声大会”能否存活还是个问题,哪里会考虑什么股份问题。就像三个人一拍即合弄了个沿街叫卖的小摊,都往里面贴钱了,如果不是因为热爱而执着,早就散伙了。
张文顺
三个人中张文顺辈分大,也做过生意,有点家底。早期德云社入不敷出时,张文顺时不时拿钱来救急,也确实是一个没私念的好老头。平凡的艺人,别硬套上崇高的情操,很简单的情怀就是酷爱相声这门艺术。
在郭德纲拜师侯耀文之前,“相声大会”没少受同行的挤兑和排斥,许多麻烦事也都由张文顺出面摆平的,毕竟他的辈分大,又生于京城,早年下海经商赚了不少钱也积攒了许多人缘,相声界出名的老好人,人际关系肯定比“北漂”的郭德纲好很多,而那时李菁还是在校生。
郭德纲认识张文顺是在“京味茶馆”,同属临时演员,那时郭德纲经常的搭档是王玥波。而那时的张文顺已有很多年没说相声了,年轻时又因恋爱被国营院团开除,属于相声界的边缘人物。和郭德纲搭伙纯粹是爱好这门艺术,也希望这门艺术能延续下去并辉煌起来,没有什么功利心态。
这份心迹在徐德亮宣布退出德云社时、张文顺发布的正式声明中表露无遗:“我和郭德纲先生创立德云社时并未想要拿这个团体发财,只是希望看到相声的重新繁荣。”德云社走红之后,有一次张文顺接受记者采访,被问及“你这样辅佐德云社及郭德纲并大红大紫,心里是否不平衡”时,老头幽默的说:“我第一次看郭德纲表演就断定他是个角儿,总得有一个牺牲的,一个成功男人背后……有一老头!”
就是这么一个真挚、重情、耿直、无私的老艺术家。杨少华曾经评价过张文顺:“交朋友,得交文顺那样的!”也因此郭德纲和他会成为忘年之交、莫逆之交。老头临终时将女儿及外孙托付给了郭德纲照料,郭德纲毫不犹疑的答应了下来并照料至今。在老头病逝时,德云社停演七天。
李菁
说李菁是德云社创始人之一,其实应该是早期郭德纲捧李菁时的宣传用词,就像现在郭德纲在介绍孙越孙胖子时总要带一句“李文华先生的外孙”——其实并非亲外孙。毕竟1995年成立“白立“北京相声大会”时,李菁还在读书,直到2001年才大学毕业,属于爱好在课余、周末参加演出,对前期发展没有太大贡献。而且,李菁虽然说拜师胜杰老先生为师,但那是2006年的事情了,认“码头”入门户的意义更大些,早期相声主要还是郭德纲和张文顺教的多。
“北京相声大会”刚起步时,就三人分工上台表演,先由张文顺讲一个小时单口相声,再有郭德纲讲一个小时单口,接着由李菁表演半个小时左右的快板。后面就是张文顺和郭德纲对口一段,最后以三人的群口表演结束。这应该就是“三个创始人”说法的来源。
所以说,李菁没有德云社股份纯属正常,估计他本人即使再没离开德云社时也不敢有“拿股份”的想法,德云社的“江山”主要还是郭德纲和张文顺打下的,李菁可说是郭德纲的左膀右臂,但绝没有和郭德纲平起平坐的份。
——本回答为西安鼎昂数字货币智能量化全自动炒币机器人(历时收益,数据核对,实况直播)公司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