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茶茶叶沉底
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但是对于普通饮茶之人,购买茶叶时,一般只能观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泽,闻干香,使得判断茶叶的品质更加不易。这里粗略介绍一下鉴别干茶的方法。
这里提醒您,选购新茶要注意一看色泽、二观外形、三闻香气、四品茶味、五捏干湿。
一看色泽:新茶色泽一般都较清新悦目,或嫩绿或墨绿。绿茶以颜色翠碧,鲜润活气为好;炒青茶色泽灰绿,略带光泽。若干茶叶色泽发枯发暗发褐,表明茶叶内质有不同程度的氧化,这种茶往往是陈茶;如果茶叶片上有明显的焦点、泡点(为黑色或深酱色斑点)或叶边缘为焦边,说明不好,不是好茶;若茶叶色泽花杂,颜色深浅反差较大,说明茶叶中夹有黄片,老叶甚至有陈茶,这样的茶也谈不上是好茶。
二观外形:各种茶叶都有特定的外形特征,有的像银针,有的像瓜子片,有的像圆珠,有的则像雀舌,有的叶片松泡,有的叶片紧结。炒青茶的叶片则紧结、条直。名优茶有各自独特的形状,如午子仙毫的外形特点是微扁、条直。一般说新茶外形:条索明亮,大小、粗细、长短均匀者为上品;条索枯暗、外形不整、甚至有茶梗、茶籽者为下品。细实、芽头多、锋苗锐利的嫩度高;粗松、老叶多、叶肪隆起的嫩度低。扁形茶以平扁光滑者为好,粗、枯、短者为次;条形茶以条索紧细、圆直、匀齐者为好,粗糙、扭曲、短碎者为次;颗粒茶以圆满结实者为好,松散块者为次。
三闻香气:新茶一般都有新茶香。好的新茶,茶香格外明显。如新绿茶闻之有悦鼻高爽的香气,其香气有清香型、浓香型、甜香型;质量越高的茶叶,香味越浓郁扑鼻。口嚼或冲泡,绿茶发甜香为上,如闻不到茶香或者闻到一股青涩气、粗老气、焦糊气则不是好新茶。若是陈茶,则香气淡薄或有一股陈气味。
四品茶味:茶汤入口后甘鲜,浓醇爽口,在口中留有甘味者最好;通常取少量样品冲泡观察,好的绿茶,汤色碧绿明澄,茶叶先若涩,后浓香甘醇,而且带有板栗香味。
五捏干湿:用手指捏一捏茶叶,可以判断新茶的干湿程度。新茶要耐贮存,必须要足干。受潮的茶叶含水量都较高,不仅会严重影响茶水的色、香、味、而且易发霉变质。判断新茶足不足干,可取一二片茶叶用大拇指和食指稍微用劲捏一捏,能捏成粉末的是足干的茶叶,可以买;若捏不成粉末状,说明茶叶已受潮,含水量较高,这种新茶容易变质,不宜购买。同时,要防止以次充好,特介绍几种名优茶的特色,以作选购新茶时参考,午子仙毫:外形微扁条直,像一片兰花瓣,色泽翠绿,嫩香持久,泡于汤中,嫩芽成朵,直立于杯中,交错相映,清汤碧液,回味幽香。午子绿茶:外形紧细重实、匀齐、有锋苗,色绿润,香气嫩鲜,高爽持久显板栗香,滋味醇爽,汤色嫩绿亮,叶底嫩绿明亮。
茶叶的选购干茶的外形,主要从五个方面来看,即嫩度、条索、色泽、整碎和净度。
1.嫩度嫩度是决定品质的基本因素,所谓干看外形,湿看叶底,就是指嫩度。一般嫩度好的茶叶,容易符合该茶类的外形要求(如龙井之光、扁、平、直)。此外,还可以从茶叶有无锋苗去鉴别。锋苗好,白毫显露,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如果原料嫩度差,做工再好,茶条也无锋苗和白毫。但是不能仅从茸毛多少来判别嫩度,因各种茶的具体要求不一样,如极好的狮峰龙井是体表无茸毛的。再者,茸毛容易假冒,人工做上去的很多。芽叶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断依据,只适合于毛峰、毛尖、银针等茸毛类茶。
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最嫩的鲜叶,也得一芽一叶初展,片面采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当的。因为芽心是生长不完善的部分,内含成份不全面,特别是叶绿素含量很低。所以不应单纯为了追求嫩度而只用芽心制茶。
2.条索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等。一般长条形茶,看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茶看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规格。一般来说,条索紧、身骨重、圆(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说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质优;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并有烟、焦味,说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质劣。以杭州地区绿茶条索标准为例: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细紧有锋苗紧细尚有锋苗尚紧实尚紧稍松粗松
可见,以紧、实、有锋苗为上。
3.色泽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各种茶均有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无论何种茶类,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质劣。
茶叶的色泽还和茶树的产地以及季节有很大关系。如高山绿茶,色泽绿而略带黄,鲜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泽深绿有光。
制茶过程中,由于技术不当,也往往使色泽劣变。
购茶时,应根据具体购买的茶类来判断。比如龙井,最好的狮峰龙井,其明前茶并非翠绿,而是有天然的糙米色,呈嫩黄。这是狮峰龙井的一大特色,在色泽上明显区别于其它龙井。因狮峰龙井卖价奇高,茶农会制造出这种色泽以冒充狮峰龙井。方法是在炒制茶叶过程中稍稍炒过头而使叶色变黄。真假之间的区别是,真狮峰匀称光洁、淡黄嫩绿、茶香中带有清香;假狮峰则角松而空,毛糙,偏黄色,茶香带炒黄豆香。不经多次比较,确实不太容易判断出来。但是一经冲泡,区别就非常明显了。炒制过火的假狮峰,完全没有龙井应有的馥郁鲜嫩的香味。
4.整碎整碎就是茶叶的外形和断碎程度,以匀整为好,断碎为次。
比较标准的茶叶审评,是将茶叶放在盘中(一般为木质),使茶叶在旋转力的作用下,依形状大小、轻重、粗细、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层。其中粗壮的在最上层,紧细重实的集中于中层,断碎细小的沉积在最下层。各茶类,都以中层茶多为好。上层一般是粗老叶子多,滋味较淡,水色较浅;下层碎茶多,冲泡后往往滋味过浓,汤色较深。
5.净度主要看茶叶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制作过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夹杂物的多少。净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夹杂物。
此外,还可以通过茶的干香来鉴别。无论哪种茶都不能有异味。每种茶都有特定的香气,干香和湿香也有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定,青气、烟焦味和熟闷味均不可取。
上述文字,只是非常笼统的介绍。最易判别茶叶质量的,是冲泡之后的口感滋味、香气以及叶片茶汤色泽。所以如果允许,购茶时尽量冲泡后尝试一下。若是特别偏好某种茶,最好查找一些该茶的资料,准确了解其色香味形的特点,每次买到的茶都互相比较一下,这样次数多了,就容易很快掌握关键之所在了。国内茶叶品种车载斗量,非专业人士,不太可能每种茶都判断出好坏来,也只是取自己喜欢的几种罢了。我不太在各处的茶叶店买茶,一般是在产地或者是茶艺馆里买,所以一到春天就到处跑。产地的茶总的来说较纯正,但也由于制茶技艺的差别,使得茶叶质量有高低之分。茶艺馆里的茶,价钱比外面的贵出许多,但这里比较容易找到好茶,一则是可以试过知其好坏,二则比较好的茶艺馆的茶,本身就是经过认真挑选的,若无法到产地购茶,也不失为一个选择。还有就是一些比较大的茶庄,可以当场试茶。如果对某种茶很有鉴别能力,则可以到茶叶批发市场去购买,那里的茶,相比于小茶叶店,比较新,且可选的种类多,价格比较便宜。但是我自己的经验,这里一般不太容易找得到非常好的茶,特别是绿茶。
2. 红茶颜色沉底
沉底,红茶叶正常情况下一般是沉底会比较好,还需要根据茶叶的状况决定。
茶叶在被冲泡之后沉底,一般属于是好茶,茶叶一般需要经过烘焙以及晾干之后保存,在刚开始冲泡的时候会先浮在水的表面,等到一段时间之后会沉浸在底部,属于是好品质的茶叶,如果是刚开始的时候就沉在下面,可能是茶叶的分量比较重,或者是茶叶比较湿所造成,不同品种的茶叶在冲泡茶水的时候表现出来的状况会有所不同。
3. 红茶茶叶沉底怎么办
红茶菌在溶液中浮上来不是死了,死了的红茶菌会沉底,变小,菌膜会出现变黄,变黑或变绿的情况。
服用红茶菌注意事项
1、有些人刚开始饮用红茶菌时,有面部发热、发红以及腹鸣的现象,继续饮用一段时间后,这些不适应的现象会消失。
2、患有胃溃疡的人应冲稀后在饭后饮用,以减少酸对胃的刺激。
3、饮用红茶菌最好一天2杯,一杯200毫升为限,10%糖浓度的发酵液约200毫升150卡路里,过度饮用反而出现反效果。
4、为了保证菌液中的酵母菌和乳配菌当中的的活性,在饮用红茶菌的时候在做到随倒随喝,不要说装一点在瓶子当中方便饮用。
4. 茶叶 沉底
沉底的茶叶一般比较饱满、壮实,吸水过后,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因此下沉;浮起来的直接原因主要有:
一是水温问题,热些就会沉得多且快,凉些就慢.二是有些茶天生骨子就轻,如黄山毛峰.三是有些茶由于采摘过密,又施以催长素,茶叶长得很薄,人为造成茶叶骨子轻.三是制作工艺造成的,蓬松的外形比紧结的外形容易浮上去.但是茶叶不会总浮在水面上,刚冲水浮起来是因为茶是干的,叶片中有小气孔,所以浮啦.热水泡了,吸收了水分变重了,就沉下去了.再冲热水,一是因为水流冲击力,另外叶片中残留的一点点小气泡又受热膨胀,给茶叶加大了浮力,有部分能浮起来.如果多冲几次水,茶叶中吸收满水份就浮不上来了
5. 茶叶颜色沉底怎么回事
如果如果是竖向比较的话,我们是不能以茶叶.上浮还是下沉快慢来判断茶叶品质优劣,实际上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
当然就某个具体茶叶品类来说,茶叶下沉速度快慢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茶叶品质的优劣下沉,但茶叶品质优劣的鉴定是一个综合因素,还需要考虑茶叶外形香气滋味儿.汤色等综合元素,沉底的是好茶,如果是一直漂浮在上面的话,那就不是好茶说明茶叶在杀青前就已经死了,水分不循环因此炒得太干,如果是先浮在上面,再浮在中间一段时间,最后存在底部的茶叶品质较好.
6. 红茶茶叶沉底的原因
是茶上的白毫,很多类型的茶叶都有。白毫是茶叶嫩芽背面生长的一层细绒毛,干燥后呈现白色,如果保持其不脱落,茶叶显现白色,为白茶,浸泡后,白毫仍然附着在茶叶上。
绿茶经过揉捻,白毫脱落干碎,沏茶后,碎落的白毫漂浮在水面,形成似乎像油膜一样,只有最嫩的叶尖上才有白毫,初泡的时候水面上也会有,尤其谷雨前茶蕴含特别丰富,慢慢到夏秋茶就很少看见了
7. 红茶颜色下沉
清明茶-品质特征 观: 凡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 红茶色泽乌润、绿茶色泽绿润; 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毫毛; 且又香气馥郁者。 品: 通过闻香、尝味、看叶底作进一步判断。 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 绿茶汤色绿中透黄,红茶汤色红艳显金圈; 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 叶张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_^
8. 红茶都是沉在底部嘛
红茶菌液菌液中的絮状物是由木醋桿菌合成的纤维素与菌体交织一起形成的沉淀物,这是由老化的酵母细胞沉集而成,或是适合于生长在菌液底部的酵母菌群体,都是无害的。但是沉淀物太多了可能会因酵母细胞的自溶,而使菌液带有臭鸡蛋味。
9. 红茶茶叶沉底好不好
金骏眉是红茶的一种,并且采制该茶叶的颜头部位是比较多的,如果是这种情况下才算合格的,金骏眉红茶的话,那么茶叶一定要沉底会比较好,因为这样才能表明崖头勾肥壮,而且很少有黄片或者是断裂的茶叶存在,其中在充分浸泡到水中之后吸附水饱满之后自然而然的牙头部位比水一种自然沉底,说明茶叶的品质好。
10. 红茶茶叶沉底好还是飘着好
红茶菌如果坏了其菌膜会沉底且变小,另外菌膜出现变黄、变黑、变绿的情况也说明已经变质。
培育红茶菌注意事项
1、不能用铁制、铝制、铜制等金属容器培养红茶菌。酸性溶液中,金属容器发生大量的金属离子,因而抑制红茶菌的生长。
2、刚开始培养红茶菌时,容器一定要消毒,以减少杂菌感染机会。所用的容器如果是耐热的可以採用蒸煮或用开水烫的方法消毒,效果较好。如果容器不耐热,可用棉花蘸满卫生洒精75%酒精)擦洗容器内外23遍,也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3、接种完毕,放在无阳光直射的地方,28℃ 左右的温度下静止培养,不要动它动了菌膜会沉底,菌膜沉底后容易污染。
4、开始培养,时间长点好,需半个月,使其菌膜长厚再倒出菌液饮用或继续培养。
11. 大红袍茶叶不沉底
一、佐料
重庆人喜食麻辣,小面可谓集川菜麻辣之大成,一碗好吃的小面必是有一碗好吃的佐料方能吸引食客,必备的佐料有九种:酱油、味精、油辣子海椒、花椒面、姜蒜水、猪油、葱花、榨菜粒、芝麻酱。那么,是不是有了这九种作料即可做出地道小面呢?不尽然,作料的制法和打作料的比例也非常之重要,现作如下介绍:
酱油:放其他作料的次序可以打乱,但是酱油必须先放。一般二两小面(以下作料的用量都以下二两小面为准)放一汤匙半(平时家用的陶瓷小汤匙)即可,吃肉面(如杂酱、牛肉、肥肠面等,下同)只放一汤匙就行了,多了则咸。另外,大家要根据酱油的咸度掌握用量,是红酱油的话不要放太多,咸了补救起很困难,先少放点不够味再加都可以。
味精:有句俗话形容重庆人做菜:“火大油多,味精起砣砣”,吃小面就是要舍得放味精!现在很多人怕味精吃多了对人体不好,不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美味和健康,大家见仁见智就好了。放三分之一汤匙的味精不多不少。味精,还有就是用这个佐料看起要浓稠些,更能附着在面条上。
油辣子海椒:这是重庆小面绝对少不了的调料,前段时间北方流行川菜,就是受了辣椒的蛊惑。先说制法。重庆各店选用的干海椒是不同的,最常见的有三种:四川二金条、贵州大红袍和湖南的朝天椒。最近河南出了一种天鹰椒好像逐渐被重庆市场接受,但没用过不好随便评论。
花椒面:最近有点流行老麻抄手,他这里面用了青花椒,而我觉得重庆小面还是要用红花椒,茂文的花椒还是最好的。先还是要在铁锅中炒,冷锅小火慢慢翻炒,不要急于起锅,一定要把香味炒出来。然后要把花椒细细的磨成粉末,因为花椒里的籽很不容易磨碎,许多加工时不细致,这样吃起花椒也不麻,所以一定要全部磨成粉末状才好。放的时候还是要舍得,超市卖冰激凌送的小勺子一勺子差不多,不然显不出麻味来,这点聚园面做得不错。
姜蒜水:老姜和大蒜切碎后用开水冲调得来的。老姜味道辛辣,但在重庆小面中不一定能够显示出这一特点,但必须有,要想出味,首先要把老姜拍碎,再慢慢剁细;大蒜不用剁得太细,但先也要拍碎再剁,大点小点没关系,吃面的时候附着在面条或菜的表面很舒服,但不喜欢吃大蒜的朋友就不适应了。这两样东西多点少点无所谓,最好是蒜多姜少,用滚水冲调,冷却备用。
猪油:上好板油熬制而成。有要的必要,但是多了就会在佐料汤表面形成一层油膜,面条表面附着不上其他的佐料会让味道打折扣。三分之一汤匙足够。怕胖的朋友可以选用熟菜油,一定要是菜油,色拉油没有香味的。熟菜油用量可多一点,一汤匙合适。
葱花:最好是火葱,够味,没有也可以小葱也行。大葱、黄葱、韭菜、蒜苗等类似物在想精想怪的时候可以用一下,正宗重庆小面没有必要。切法不重要,喳脚舞爪切小就行,但是葱段和葱花还是有长短区别。根据个人喜好酌量取用,味大者可多放葱白,数量不宜太多,没有青菜的时候如果你想把它作为代替品时除外。
榨菜粒:涪陵榨菜名扬天下,重庆地区的特点自然少不了它。一根根的不来,可以不管是红油还是原味,关键是要切小成粒状,最多一汤匙,多之则咸。其实还可以放花生粒,芽菜粒等等,根据个人喜好而定。生花生米用油酥后去衣,放在容器中弄碎即可,但注意是弄成粒状,而不是花生面。这几种粒用量大致一样,花生粒建议最多半汤匙,而且几种最好不混用,以免落得不伦不类。
芝麻酱:在重庆小面中起着两个作用:第一,增加香味,这就是我为什么没在佐料中写芝麻油的原因;第二,让佐料变稠,用筷子夹面时佐料会附着在上面,吃着味道十足。芝麻酱取一汤匙,按1:5的比例用开水调散,放半汤匙在佐料中足够。如果有兴趣,大家也可以用老豌豆代替芝麻酱的作用,把老豌豆加盐加水放入高压锅压制30分钟即可。因为并不是专业豌杂面,所以两汤匙豌豆是上限。芝麻酱直接打入佐料中,如是老豌豆等面起锅后置于表面最好。
其他:有了以上的九种佐料,其他的佐料已经不重要了,但是可以放。比如醋,用南方的酿造醋最好,北方陈醋味浓,会压制本地特色,象江苏恒顺的醋,贵州味莼园的香醋最好。另外,吃肉面绝对不要放醋,会破坏肉的香味。还有些杂七杂八的佐料如鸡精、麻油、胡椒面等放在小面佐料里完全是浪费,放进去体现不出他们的价值(不晓得是不是我的味蕾不行,尝不出这些味道),不如不放。有朋友或许会觉得芝麻香油可以放,我只能说不尽然,因为香油太贵,不可能象猪油、菜油放起来比较奔放,放少了还是没有香味的,何况有了芝麻酱完全够了。
二、煮面
不要以为佐料介绍完了就大功告成,一切都是不尽然的。因为煮面也相当的重要,现作一下介绍。
主料当然就是面条了。要求完美的当然是自己和面自己做,但考虑到一般人在家自己做太过麻烦或操作起来不太现实,此处我们还是从市场上寻摸现成的面条。
面条在市场上到处都有卖的,我们一般吃的都是水面,带碱那种,宽的细的根据自己的爱好定。但宽面汤不能太多,否则味道就不够了。外面也有面馆卖无碱面,但是市场上没见到有卖的。喜欢挂面的朋友可自己选择挂面,这个煮法简单些,这里我就只说最常见的细水面的煮法。
辅料当然就是青菜叶了。我喜欢的几种:藤藤菜,择的时候老点无所谓,但要择成一段一段的,不要象炒那样去撕破;豌豆颠,越嫩越好,不要相信外面菜市场择的,还不是一样的老,回来自己再重新择过最好;莴笋尖,也很爽,但叶子太长,给它折断再煮;菠菜,有点脏,一定要洗干净。其他的象包包白,黄秧白,瓢儿白,小白菜等等不一一赘述,但是象冬安菜、汉菜等好像没见过拿来下面就不要用了。
依照个人习惯,朋友们可以先下菜,把菜捞起后再下面或者面下去以后再丢菜一起煮,按照个人习惯来就行了。说到煮面,肯定要用水来煮,以前有本书叫什么《重庆十八怪》里有篇文章就是介绍重庆的小面,说新烧出来的水煮面味道就不行,非要下过面的二道水煮出来的面才最好吃。当然,在家不可能做到这样,讲究新烧的水用吧。但是,不要节约那一点点儿水,最好是锅深水多,让火一直开到最大都不会铺出来,这样下出来的面才好吃,里外受热均匀,不会出现那种内外软度不一样的情况。
说了这么多,终于等到煮面了,其实开始都做了很多工作,真正的这一步倒不难了。面丢下去,用筷子给它搅拌散开,不要粘在一起,不要沉底糊锅就行。面丢下去水开了要随时观察面时候好了,一般来说,没熟的面表面和内部有颜色差别而且很容易看出中间很白,熟了的面任何地方的颜色都一样的,这样的面再煮个半分钟就可捞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