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叶红碎茶
将新鲜的茶叶经凋萎、揉捻后,用机器切碎呈颗粒型碎片,然后经发酵,烘干而制成,因其外形细碎,故称红碎茶,也称红细茶。 红碎茶用沸水冲泡后,茶汁浸出快,浸出量也大,适宜于一次性冲泡后加糖加奶饮用。为便于饮用,常把一杯量的红碎茶装在专用的滤纸袋中,加工成袋泡茶,饮用时连袋冲泡,具有茶汁浸出快,浸出较完全的特点,冲泡后取出装渣的纸袋弃去,再加糖加奶,十分可口。 红碎茶主产于云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湖南、四川、福建等省(自治区),其中以云南、广东、海南、广西用大叶种为原料制作的红碎茶品质最好。红碎毛茶经精制加工后有分为叶茶、碎茶、片茶、末茶等四类。 叶茶为短条形红碎茶,有橙黄白毫、花橙黄白毫等花色;碎茶为颗粒形红碎茶,有花碎橙黄白毫、碎橙黄白毫、碎白毫等花色;片茶为小片状红碎茶,有碎橙黄白毫花香、花香即片茶、橙黄花香等花色;末茶为细末状红碎茶,有末茶、白毫末茶等花色。
2. 大红叶子茶
落叶是红色的树木种类简介:
1.槭树:是槭树科槭属树种的泛称,其中一些种俗称为枫树。槭属植物中,有很多是世界闻
名的观赏树种。
2.枫树,落叶乔木,春季开花,多为颗粒状,黄褐、红色。叶子掌状三裂,秋季变成红色。
3.黄栌是我国重要的观赏红叶树种,叶片秋季变红,鲜艳夺目,著名的北京香山红叶就是为本
3. 大叶种红碎茶的品质特征
1.红艳:红茶汤色鲜艳、红亮透明,碗沿呈金圈。多见于滇红和C.T.C茶,或大多国外红茶。
2.红亮:汤色红而透明。多见于上档红茶。
3.玫瑰红:茶汤红似玫瑰花。
4.金黄:有黄金般的光泽。常见于发酵轻的茶汤。
5.粉红:红白相混。多用于加奶审评中发酵轻的红茶。
6.姜黄:红茶茶汤中加入牛奶后呈现的一种淡黄色。多见于茶多酚和茶黄素含量较低的小叶种红碎茶加奶审评时表现的汤色。如“四套样”地区生产的红碎茶,其中春茶的乳色大多呈姜黄色。
7.冷后浑:红茶茶汤冷却后形成的棕色乳浊状凝体。多见于优质大叶种红碎茶。因儿茶素含量高,当茶汤温度下降到16℃左右时,儿茶素与咖啡碱络合,即产生冷后浑。重新加热,茶汤会恢复红亮透明的原状。
8.乳白:加入牛奶后,红茶茶汤呈乳白色。多见于滋味淡、质地较差的小叶种红碎茶。
9.棕黄:汤色色泽浅棕带黄。多见于发酵程度轻的大叶种红碎茶。红碎茶在制作中萎凋和发酵轻,又经快速干燥,汤色和叶底大多呈棕黄色。
10.红褐:汤色褐中泛红。多用于描述氧化过度的低档红茶。
11.浅薄:汤色浅淡,茶汤中水溶性物质含量较少、浓度低。常用于低档红茶。
12.暗红:颜色红而深暗。多用于发酵过重或含水率过高、存放时间过长的红茶。
4. 中小叶种红碎茶
(1)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等地,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西南茶区的地形比较复杂,多为盆地和高原,土壤类型也较复杂,云南中北部多为赤红壤、山地红壤或棕壤,而四川、贵州及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多以黄壤为主,所以这个茶区茶叶种植的种类较多,灌木型、小乔木型以及乔木型都有种植,适宜制作红茶、黑茶、绿茶及花茶等。
(2)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省(自冶区),为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茶资源极为丰富,生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所产的大叶种红碎茶茶汤浓度较大。
除闽北、粤北和桂北等少数地区外,华南茶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9~ 22℃,最低月(一月)平均气温为7~ 14CC,茶年生长期10个月以上,年降水量是中国茶区之最,一般为1200~ 2000毫米,其中台湾省雨量特别充沛,年降水量常超过2000毫米。茶区土壤以砖红壤为主,部分地区也有红壤和黄壤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
(3)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南、鄂南等地,是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区,其年产量大约占全国茶总产量的2/3。
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少数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这些地区的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18℃,冬季气温一般在-8℃;年降水量在1400—1600毫米,春夏季雨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秋季干旱。
茶区土壤基本为红壤,少部分为黄壤,种植的茶树基本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还有很少一部分的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适宜制作绿茶、花茶和乌龙茶等。
(4)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是我国最北部的茶区。这里的地形比较复杂,土壤多为黄壤,也有少部分棕壤,还有不少土壤酸碱度偏高,种植的茶树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主要适宜制作绿茶等。
5. 大叶红茶图片
1、叶片区别
红茶大叶种和小叶种在叶片上就有明显区别,大叶种的红茶叶片大而柔软,而且表面有腌好,成熟以后的叶片长度会达到30厘米左右,它的芽头极为肥硕,加工出的红茶金毫显露,条索粗大,而小叶种红茶的鲜叶是小而脆的,它的叶面革质层比较厚,用它加工出来的干茶,条索比较细,外形秀丽。
2、芽叶区别
红茶大叶种和小叶种在芽叶方面也有很明显的不同,大叶种红茶的芽叶重量在0.4~0.5克之间,每个采面上芽叶的数量在200~250个之间,而小叶种红茶则比较轻,每个芽叶的重量只有0.2~0.25克,但每个采面上芽叶的数量却高达五百个,数量是大叶种的二倍。
6. 大叶 红茶
红茶是属于我国大有名气的一款茶类,特别是肠胃有问题,经常性严重腹泻等症状的朋友们,更加适合喝红茶。
制作红茶,可以使用小叶种茶叶,也可以使用中叶种茶叶,更加有大叶种的茶叶,茶叶长度为10cm以上,叶片面积≥40-60cm2即可称为大叶种茶,再经由红茶制作工艺而成,因此大叶子的红茶也是属于红茶类的一种,本质上是没有改变的
7. 红碎茶片茶
这种茶一般是红碎茶。红碎茶是一种碎片或颗粒茶叶,是国际茶叶市场的大宗产品,成品红碎茶外形碎片或颗粒,汤色鲜红,香气鲜浓,滋味醇厚,富有收敛性。红碎茶分叶茶、碎茶、片茶、末茶四种花色规格。
8. 大片叶子红茶
一、芽叶不同
1、大叶种红茶:大叶种红茶芽叶重在0.4~0.5g,每0.11㎡采面上芽叶数应有200~250个。
2、小叶种红茶:小叶种红茶芽叶重在0.2~0.25g.,每0.11㎡采面上芽叶数要有400~500个。
二、叶片不同
1、大叶种红茶:大叶种红茶种叶片大而柔软,叶面的革质层也比较薄。
2、小叶种红茶:小叶种红茶种叶片小而脆硬,叶面的革质层较厚,叶片硬脆。
三、栅栏组织不同
1、大叶种红茶:大叶种红茶大叶种栅栏组织细胞内叶绿体较多,有60~100片层,光合速率较高,海绵组织比较多而松。
2、小叶种红茶:小叶种红茶小叶种栅栏组织细胞内叶绿体较少,有20~40片层,光合速率较低,海绵组织少而密。
9. 红碎茶叶茶
是的
其初制工艺的特点是在条红茶加工工序中,以揉切代替揉捻,或揉捻后再揉切。揉切的目的是充分破坏叶组织,使干茶中的内含成分更易泡出,形成红碎茶滋味浓、强、鲜的品质风格。红碎毛茶经过精制后,成为供出口的红碎茶,包括叶茶、碎茶、片茶、末茶四个花色。
红碎茶可直接冲泡,也可包成袋泡茶后连袋冲泡,然后加糖加乳,饮用十分方便。由于红碎茶的饮用方式较为特别,与其他茶类一般采用清饮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品质强调滋味的浓度、强度和鲜爽度,汤色要求红艳明亮,以免泡饮时,茶的风味被糖、奶等兑制成分所掩盖。
10. 红碎茶叶茶花色
红碎茶:红碎茶按其外形又可细分为叶茶、碎茶、片茶、末茶,产地分布较广,遍于云南、广东、海南、广西,主要供出口。
优点:
1:红碎茶具有色泽为暗红色的品质特点,毕竟红茶是完全发酵的茶类,特别是经过切割之后的红茶条索,经过后期更加快速的转化之后,所以色泽也会更加的深,为暗红色较多,不过冲泡之后的红碎茶,鲜红色泽更加明显匀亮,基本上与优质红茶无异。
2:茶香高调
红茶是拥有温润茶香味道的一款茶类,但是如果是将红茶制成红碎茶之后,会拥有茶香更为高调的品质特点,无论是干红碎茶还是冲泡之后的红碎茶,都是拥有持久而且高调的茶香味道的红茶种类,而且比较鲜醇的饮用口感,也是专属于红碎茶品质特点之一
缺点:在汤色上:
一是汤色深暗类似酱油汤,这是发酵过度烘干不及时所造成;
二是汤色浅淡不红艳,这往往是小叶种原料揉切、发酵不足所致。
缺点:在香气上:
一是有烟焦气味,这是烘干时温度过高或漏烟所造成;
二是有水闷气,这是原料不新鲜、制品堆积时间过长、处理不及时所致。
11. 大叶种红碎茶
配方以大叶种红碎茶拼配形成,定型产品有叶茶、碎茶、片茶、末茶4类11个花色。其外形各有特定规格,身骨重实,色泽调匀,冲泡后汤色红鲜明亮,金圈突出,香气鲜爽,滋味浓强,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鲜亮,加牛奶仍有较强茶味,呈棕色、粉红或姜黄鲜亮,以浓、强、鲜为其特色。
用量(4~5克)泡10泡以上[水温80-83度],注意水温是要把水先烧开,再放置几分钟,稍微降温就行了。不要加冷水或者水不开就拿来用。出汤要快1~3泡都是1秒出汤,第一泡是洗茶,第4泡开始延长到3秒,5秒,8秒这样递增出汤之后不要盖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