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叶毛峰的制作过程
白皮芽制作,一芽未展做针形茶叶,如信阳毛尖。芽头小小的,要6到7万个丫头才能做一斤茶叶。
一芽一叶做螺形茶叶,扁形茶,圆形茶,碧螺春,龙井,黄山毛峰,等之类,一斤茶叶可能要4万个丫头
一芽二叶是做太平猴魁,7到8千个茶叶。
一芽三叶做乌龙茶,安溪铁观音的要求更为严格,它要求的三叶要保持比较均匀,上边的芽头是驻芽,这样做出来的安溪铁观音品质比较稳定
2. 毛峰茶炒制流程
毛峰茶的炒法
1、采摘
毛峰采摘于清明谷雨前后,大概是3月22至26号左右,每隔2-3天可以巡回采摘一次,直到立夏结束,采摘时以一芽一小叶,外形似麻雀舌头的为上品。
2、杀青
毛峰的杀青是在平锅上手工操作,火温要稳定的150~180℃,每锅茶叶量为250~500克,双手将叶子提起快速翻拌,抖散,使茶叶在平锅上受热均匀,不闷气,也不焦,大概3到4分钟,茶叶呈暗色变软,稍有粘性即可。
3、揉捻
揉捻有助于让茶叶细胞中的内含物质溢出。那么特级和一级的茶叶,杀青到达适合时候可以在锅内抓带几下,起到轻揉和理条的作用,而二、三级原料杀青起锅散热后,轻揉1到2分钟,直到茶叶稍卷弯曲即可,揉捻边揉边抖,压力要轻,速度要慢。
4、初烘
干燥烘焙初烘,这对于火温的掌控和手工操作都有严格要求。初烘时每只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先高后低,第一只烘笼用90度以上烧明炭火烘顶,其他三只温度分别为80度、70度、60度左右,边烘边翻,依次移动烘顶,直到茶叶含水率约为15%左右。初烘要注意勤翻叶,摊叶要匀,火温要稳定,操作要轻。
5、足烘
足烘才有助于茶叶更好的保存。初烘后茶叶30分钟,使茶叶内的水分重新分布均匀,8至10烘并为一烘之后足烘。足烘温度要在60度左右,文火慢烘直到足干,剔去杂质再复火一次,使茶香散发,趁热装入铁筒,封口贮存。
安吉白茶的炒法
一、采摘。安吉白茶根据气温采摘玉白色一芽一叶初展鲜叶,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净采。芽叶成朵,大小均匀,留柄要短。轻采轻放。竹篓盛装、竹筐贮运。
二、摊放。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避免阳光。摊放目的,一是散发青气、水份。二是提高茶叶品质。三是便于炒制,摊放时间要适中一般手抓柔软为宜。
三、杀青。用多功能炒茶机高温杀青,先高后低,高温一般在250-300摄氏度左右,防止红梗、黑梗。茶叶下锅后听到炒芝麻似的爆声即为杀青适温。投叶量:投叶量七糟每锅2斤,时间3分钟左右。
四、理条。杀青后,逐步提高转速,锅内温度降低,时间5分钟,理条要用风机,增加鲜爽度。
五、烘干。初烘:温度80-90℃时间:10分钟;摊凉:15分钟;复烘:温度80-90℃;低温长烘:70度左右。
六、保存。茶叶干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内,放入冰库,温度1-5℃。冰库取出的茶叶三小时后打开,进行包装。
3. 茶叶毛峰的制作过程视频
几个不同工艺茶叶做出来的茶叶香味,豆香味,代表的茶叶是龙井碧螺春径山毛峰,工艺特点杀青温度比较高,杀青在锅里有爆点(我不是专业茶学的对温度只能是加工时候的感觉或其他简单的炒菜类的对比),辉锅时龙井的温度是离手(茶叶越来越干,越热,手抓不住了),碧螺春和径山毛峰是揉捻以后再烘烤,三者径山毛峰豆香味最浓;青草味或者淡清香味的茶叶,大多数的毛峰或雀舌工艺,主要是各类兰花型松针型自然烘干的烘青工艺,特点是很好保存了茶汤的青色,叶绿素分解少,茶叶中青木醇挥发少,很容易形成青草味;还有一个就是青臭味,就是以生普的杀青做法,网上有很多视频带干净白手套摆拍的,其实白手套越干净加工水平越低,温度连沸点都没有到,而且还没有散热 我虽然天天怼普洱,工艺还是花了心思仔细观摩过的。
清香味就是处于豆香味和青草味之间加工温度控制下加工的,我推荐一款是杭州临安产的天目青顶,比较小众,因为在临安最有名的土特产是临安小核桃,茶叶知道的人不多,产量少,知名度低,规模小,反而是保存了茶叶的特色,本来我是对龙井工艺非常推崇的,那次天目青顶是少有的哑口无言。
第二个是六安瓜片,作为唯一一款无芽无梗的绿茶,六安瓜片的也是清香扑鼻的,由于没有芽和梗,茶叶在原料上比较均匀(我们做龙井的时候117要去除苦涩味花的功夫特别多 茶叶要做透,就是因为芽太壮,叶张厚),所以也容易掌握口味,但是购买时候要注意等级,官兑太大的大品牌大茶商反而不主张,难免都会出错,个体加工的每天一个批次质量等级更均匀。
第三个是白茶(我所有讲的白茶都是安吉白化茶,福建白茶普洱做饼是归类到普洱神茶金融茶的) ,不过我的观点有些特别,不是安吉天目湖这些白茶特别出名的产地 ,反而是外地白茶,选择颜色比较黄亮的烘青白茶,炒青白茶,清香味都很不错 。白茶的口味好在茶种,天然的叶绿素缺少,甘润度好,苦涩味低,香味清香带甜香。
4. 茶叶毛峰的制作过程简述
采茶。采青,采摘嫩叶,一片叶为一芯一叶,两片叶为一芯两叶。
萎凋。放在空气中,让它消失一部分的水分,这个过程称作萎凋。
杀青。炒青,用高温杀死叶细胞。用铁锅,开大火。将炒锅空锅烧热130度左右,投入茶叶。
茶叶下锅后听到有噼噼啪啪的响声,温度适合,翻几下转中火
翻几下后手轻抓茶叶离锅扬起25CM左右高,抖散。继续翻炒……扬起抖散…… 撒的要开。 这个时候叶质也变得柔软,改小火。
单手翻炒,手势要轻柔还要快。算了一下大概一秒翻一下。
翻炒到这个时候茶叶已炒的偏老,表面失去光泽,失去青色,茶香越来越浓郁。 关火,继续翻炒。用锅本身的温度将茶叶烘干。
出锅,摊开晾凉,装密封罐,随喝随取。
5. 茶叶毛峰的制作过程图片
炒青绿茶因干燥方式采用炒干而得名。而黄山毛峰是烘干的。
毛峰,指绿茶初制中形成条索细紧,露茸毫的嫩烘青。在小叶种地区制的毛峰,外形细紧,茸毫披露,显芽锋,汤色明亮,香气清高,滋味醇爽,叶底嫩绿明亮;大叶种制的,色泽较黄或暗绿,香味较厚实,叶底肥嫩露芽。
6. 毛峰茶叶加工的工序
羊艾毛峰的泡法:
1.取茶3-5克,以80℃-90℃水温冲泡,玻璃杯或者白瓷茶杯皆可。
2.先投茶,然后注入1/3杯水,待3分钟左右,茶叶舒展之后再将水加足。
3.一般可续水冲泡4—6次。品质佳的毛峰茶冲泡后,雾气凝顶,芽叶竖直悬浮于汤中,之后徐徐下沉,芽挺叶嫩
7. 毛峰手工茶叶制作过程
黄山毛峰雀舌是黄山毛峰每年采摘最早的明前茶,也是历史上知名度非常高的茶叶,黄山毛峰雀舌不仅在我们国内非常出名,而且已经发展到国外,受到了一些外国友人的喜爱。很多人虽然喜欢这种茶叶,
黄山毛峰雀舌是黄山毛峰每年采摘最早的明前茶,也是历史上知名度非常高的茶叶,黄山毛峰雀舌不仅在我们国内非常出名,而且已经发展到国外,受到了一些外国友人的喜爱。很多人虽然喜欢这种茶叶,但是却不知道这种茶叶的正确泡制方法。用开水将茶杯烫洗一遍,提高杯温。置茶:将原先倒置的茶杯翻转,使其口沿向上,一字摆开。然后,将茶罐打开,用茶匙将所需茶叶拨入茶荷,并将茶叶一一拨入茶杯中待泡;一般杯子为150毫升,用茶量3克左右。
浸润泡:向杯中倾入适当温度的开水,用水量为杯容量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放下水壶,提杯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数圈,目的在于使茶叶浸润,吸水膨胀,便于内含物质浸出,约30秒后开始冲泡。黄山毛峰雀舌的冲泡:通常用“凤凰三点头”法冲泡,冲入杯内至总量七成左右,意为“七分茶,三分情”。经过三次“高冲”,使茶杯中茶叶上下翻滚,从而使茶汤浓度上下一致。要求水壶高悬,使水流有冲击力,并有曲线美感。
事实上,黄山毛峰雀舌的泡制方法和普通的茶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但是我们在品尝的时候第一口最好是小口,然后等到茶水接触到我们的蓓蕾之后,在慢慢的咽下去,这样才能让茶叶的香气更加长远的留在我们口中,让我们品尝到黄山毛峰雀舌带给我们的口感。
8. 毛峰茶叶的制作方法
毛峰茶属于绿茶,是绿茶初制中形成条索细紧,露出茸毫的嫩烘青茶叶,具有外形细紧、茸毫披露、初显芽锋的特点,分为小叶种和大叶种两种。检验毛峰茶品质需注重于干茶的色泽与嫩度,色泽嫩绿者为上品。
毛峰茶属于绿茶,是指绿茶初制中形成条索细紧,露出茸毫的嫩烘青茶叶,主产云南、四川、贵州、浙江等地区,其中以安徽黄山的黄山毛峰为正宗毛峰茶,茶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兰溪毛峰香气鲜灵、滋味醇厚、甘美怡神、清雅可口。
9. 毛峰茶叶制作流程
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所以又称徽茶。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每年清明谷雨,选摘良种茶树“黄山种”、“黄山大叶种”等的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10. 毛峰茶的制作方法
初烘过程翻叶要勤,摊叶要匀,操作要轻,火温要稳。
初烘结束后,茶叶放在簸箕中摊凉30分钟,以促进叶内水分重新分布均匀。
待初烘叶有8~10烘时,并为一烘,进行足烘。足烘温度60℃左右,文火慢烘,至足干。拣剔去杂后,再复火一次,促进茶香透发,趁热装入铁筒,封口贮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