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洱茶熟普叶底
1、观察外观区别,熟普一般发红黑色或者棕红色,叶底不是很清晰;生普一般发棕绿色,叶底脉络清晰。
2、“熟普洱茶”一般是指以晒青毛茶为原料通过渥堆发酵,人为地将转化的时间缩短,使生普洱茶的口感由苦涩转化为甘甜、纯厚,汤色由金黄色转化为栗红色、褐栗色的茶,茶性温和,不易伤脾胃。
3、所谓“生茶”,或称“生普”,是指传统自然醇化的普洱茶,又称传统普洱茶,其品质特点甘、滑、醇、厚和陈香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的贮存。“生普”主要是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原料直接贮放或蒸压而成。这类茶产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如:各类青饼、下关中沱、勐海青沱、凤庆青沱、南涧凤凰沱茶等,新制的“生普”,由于未经过充足的贮放陈化,茶叶中的咖啡碱、茶多酚、儿茶素等基本成份未能充分转化,茶味浓酽,茶汤入口苦涩霸气,茶的刺激性也比较强。这时的普洱茶尚不适宜品饮,收藏最佳,有条件的普洱茶爱好者贮存一些“生普”,十几年后,待它充分醇化再取出品饮,不仅滋味甘滑醇厚,陈香久远,那份特殊的人茶情感,更令茶韵卓然。
2. 普洱熟茶叶底怎么看
普洱生茶好坏鉴别
第一、干茶:青黑色
正宗生普的干茶应该是青黑色以及夹杂黄白毫组合,经过几年的存放后叶底为青黑色转红转褐色,而黄白毫则转为金豪。条索呈梭状的比例高、片状少。如果看到任何绿色甚至隐含绿色的茶面,则要小心了,要么不是普洱茶,要么不是晒青茶。
第二、茶汤:淡黄色、黄色
茶汤为淡黄色、黄色、琥珀黄色、茶汤颜色有温度感。如果看到任何绿色或者冷调子,则要小心了。
第三、茶底:黄绿色、暗黑色
生普茶底以黄绿色,暗绿色为主,活性高,较柔韧,有弹性。无杂色,有条有形,展开仍保持整叶状的为好茶。如果看到茶底的叶子大多都不能展开,呈现手风琴一样的褶皱、或者呈现边缘卷曲,则不为好茶。
3. 普洱茶熟茶叶底
古树普洱茶生普与熟普区别如下:
一、发酵工艺不同:
1、普洱茶(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紧压茶。是新鲜的茶叶采摘后以自然的方式陈放,未经过渥堆发酵处理。生茶茶性较烈,刺激。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有强烈的苦味,色味汤色较浅或黄绿。生茶储藏时间越久香味越醇厚。
2、普洱茶(熟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渥堆工艺,经后发酵(人为加水提温促进细菌繁殖,加速茶叶熟化去除生茶苦涩以达到入口纯和汤色红浓之独特品性)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是经过渥堆发酵使茶性趋向温和,熟普具有温和的茶性,茶水丝滑柔顺,醇香浓郁,更适合日常饮用。熟普的香味会随着陈化的时间而变得越来越柔顺,浓郁。
熟普以1973年为分界点,1973年之前没有熟茶。
二、香气类型不同
普洱生茶多为毫香、荷香、清香、栗香、陈香;
普洱熟茶多为参香、豆香、陈香、枣香、樟香。
三、叶底“茶渣”颜色不同
生茶和熟茶的叶底“茶渣”颜色不同生茶叶底颜色,随储藏时间加深,从嫩绿-嫩黄-杏黄-暗黄-黄褐-红褐,逐渐变化。
而发酵程度较好的普洱熟茶,叶底颜色一般都呈“猪肝色”,并随储藏年份增加逐渐向暗褐色转化。
四、品质特征不同:
生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
熟茶品质特征为: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均匀
4. 普洱生茶的叶底
熟普,经人工渥堆发酵制成。直接饮用即可,无需储藏。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渥堆技术于1973年才试验成功。
生普,茶饼颜色以黄绿色或墨绿色为主,白色为芽头。茶汤则为透明清凉的黄绿色或金黄色。包装上一般会标注属于生茶还是熟茶,熟茶饼的图案一般用红色或者褐色,生茶一般用黑色或者绿色。
5. 普洱生茶与熟茶的差异从叶底上看
生熟普洱茶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从颜色上区分
生普洱茶通常是黄绿色,老的生普洱茶呈墨绿色;熟普洱茶则是红褐色,甚至是黑色,这主要是受渥堆发酵程度的影响,并且新生产的熟普洱茶还会有点灰蒙蒙的感觉。自然发酵的生普洱茶则随着发酵进行,出现叶边、茶梗发红、发紫,然后逐步变红,黄绿色逐步消失,最后变为板栗色或红褐色,并有油亮的感觉。
2、从茶汤颜色区分
生普洱茶所泡出的茶汤颜色为透明的黄绿色或金黄色;熟普洱茶的茶汤则为板栗色或红褐色,甚至到近似黑色,如发酵不充分则还会有点淡黄色。生普洱茶的陈茶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茶汤的黄色变淡,红色加深,最后变得红浓明亮,茶汤表面还会有油气。
3、从气味上区分
生普洱茶闻起来是茶叶本身的清香味,熟普洱茶则是一种特殊的陈香味,若是湿仓陈茶或渥堆发酵没掌握好的还会有点霉味。
4、从口感区分
生普洱茶的味道和绿茶很相似,有苦涩味;熟普洱茶的滋味是甘滑柔顺,绵甜爽口,有明显回甘。
5、从营养、功效区分
生普洱茶富含茶多酚;熟普洱茶经发酵后,在酶的作用下,又产生了不少新的营养物质,因此在普通茶的基础上,又有了更多功效。
6. 普洱熟茶茶底
汤底:
浅绿:完全高温制程的绿茶汤色。
碧绿:常见于高温杀青、高温干燥茶品,几乎完全没有发酵的状况下,呈现翠绿汤色,与绿茶类似。
黄绿:黄中带绿,新制普洱生茶常有的正常汤色。
绿黄:绿中带黄,其他制程正常下,可能与杀青温度偏高,或干燥温度偏高有关。
金黄:野生茶最优质汤色的表现,清澈透亮,有如金黄色泽。
凝乳:茶汤冷却后,出现浅褐色乳状浑汤现象,普洱茶中进行冷发酵的优质茶品容易出现。
清亮:汤色清澈,泛饱满油光。
昏暗:汤色不清亮,但无悬浮物,通常与新制茶水分含量比例高有关。
浑浊:有悬浮物或杂质,通常与揉捻过度,或是毛茶火烤干燥有关。
叶底:
柔韧:柔软有弹性,一般为生茶叶底特征。
干硬:多为红褐色,较无弹性。一般为轻发酵熟茶与湿仓生茶之叶底特征。
黑硬:重发酵熟茶或是严重入仓生茶叶底,色黑无弹性,碳化象征。
糜烂:手指压揉即成糜糊状。熟茶潮水不当、生茶发酵不当、雨水茶等等都有可能发生。
白霜:茶叶表面白色衍生物质的通称,包含因为湿气导致茶叶角质层白化、脱落,以及部分霉菌残留物。
7. 普洱茶 熟普
普洱茶熟茶是1973年出现的。
熟茶是经过渥堆发酵使茶性趋向温和,普洱茶(熟茶)的茶质温和,茶水丝滑柔顺、醇厚,适合日常饮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普洱茶(熟茶)的香气会变得越来越柔和和丰富。普洱茶(熟茶)以1973年为分界点,1973年之前没有熟茶。
扩展资料:
普洱茶熟茶的发展
普洱茶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普洱茶采用“渥堆”发酵技术,1973年始重新进行尝试,1975年人工渥堆技术在昆明茶厂正式试制成功,从此揭开了普洱茶生产的新篇章。人工发酵技术研制的原因是为了解决普洱茶自然后发酵时间过长(往往十几数十年)的问题,所以人工模仿自然发酵的过程以达快速陈化普洱茶的目的。
8. 普洱老茶叶底
因为茯砖茶属于黑茶,奶茶店的茶底主要有红茶、绿茶、乌龙茶和四季春茶,部分茶店也有茉莉花茶、铁观音茶、普洱茶等。奶茶店的茶底主要有红茶、绿茶、乌龙茶和四季春茶,部分茶店也有茉莉花茶、铁观音茶、普洱茶等。
茯砖茶,是黑茶中独一无二的的特色产品,是后发酵茶,也是全发酵茶。属于是边销茶之一,因在伏天加工,又紧压成砖,所以得名为茯砖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