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三国时期茶叶(三国时期茶叶有哪些)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2-11 05:40   点击:111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三国时期茶叶有哪些

1羊楼洞品三国是一种产自湖北的青砖茶,而品三国是其茶的一个系列,何谓品三国,一品是饭后茶余时的悠闲;二品是悠悠茶香的人生感悟;三品是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而青砖茶作为黑茶的重要成员,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2羊楼洞品三国是一种青砖茶,产自湖北省赤壁市,属于黑茶类,其茶是羊楼洞茶企于2018年研发的组合茶礼,该款茶品是以羊楼洞茶文化、赤壁三国文化为品牌内涵开发,选取羊楼洞生态茶园的优质原料精制而成,成品周正、呈砖型,内质丰厚,且风味独特。

2. 战国时期有茶叶吗

茶本是一味中药,就其药性而言,微苦、微寒、微甘,入心、脾、胃、膀胱经,具醒脑提神,清火解毒,消食美容之功。在我国,茶的历史非常悠久,茶圣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有关茶的文字记载,最早可见于《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一旦遇七十二毒,以荼而解之。”

文中的“荼”是当时人们对茶的称呼。

3. 品三国茶叶是什么茶

易中天品三国是中央电视台历史频道播出的《百家讲坛》系列之一,是由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主讲的,他从平民角度为大家解读了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纵论三国天下大事,细品英雄成败得失,受到了观众的好评。他品三国中的背景音乐用的是电影勇闯夺命岛中的音乐石破天惊和范海辛中的音乐。

4. 三国有茶吗

三国杀酒和茶都是卡牌,只要游戏没结束当然可以隔夜出。

5. 三国时期茶叶有哪些种类

不想喝酒而又难却盛情,就用茶来代替酒。这是不胜酒力者而所行的礼节,这个成语来自三国东吴的末代国王孙皓。

根据三国时期的《三国志》记载:吴国君主孙皓“密赐茶荼以代酒”,为“以茶代酒”之典故。公元252年,吴太祖孙权病死,传位于子孙亮,后宫廷政变,孙亮之兄孙休上台。孙休临终时,遗诏儿子做接班人,任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

两位“顾命大臣”嫌孙休儿子太小,改立23岁的“长君”孙皓为帝。孙皓初立时,抚恤人民、开仓赈贫,后变得专横残暴、终日沉浸于酒色从而民心丧尽。孙皓好酒,经常摆酒设宴,要群臣作陪。他的酒宴有一个规矩:每人以7升为限,不管会不会喝,能不能喝,7升酒必须见底。群臣中有个人叫韦曜,酒量只有二升。韦曜原是孙皓的父亲南阳王孙和的老师,故孙皓对韦曜格外照顾。看他喝不动了,就悄悄换上茶,让他“以茶代酒”,不至于因喝不下酒难堪。

6. 三国时期茶叶有哪些品种

三家分晋指的是韩、赵、魏三国从晋国分离出来,发生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

7. 三国时期的茶文化

左思的《娇女诗》是最早的涉茶诗之一

左思(约250 — 约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人。与陆机、潘岳等同时。他出生寒门,不喜交游,仕进不得意,官止于秘书郎,因此对当时门阀世族霸持政权的现实非常不满。他曾用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豪贵之家,竞相传钞,一时京城洛阳为之纸贵。其诗风格雄浑,语言遒劲,高出当时其他诗人。是晋武帝太康(280-289)前后西晋文坛比较繁荣时代文学成就的最高者。

《娇女诗》全诗原有56句,在左思以抒发屈居下位、抱负不得施展为主调的作品中显得很别致。它用活泼的语言刻画出作者的两个小女儿娇憨天真的形象,写得细致生动,孩子的好吃贪玩爱打扮,一一呈现于诗人饱含喜爱的笔下,饶有情趣。全诗没有端庄刻炼的语句,间或运用俚语,显然受到了乐府民歌的影响。唐代诗人杜甫《北征》诗中“床前两小女”一节及李商隐的《娇儿诗》就是本篇的仿制。

陆羽《茶经·七之事》从茶事的角度,曾摘录左思《娇女诗》12句:“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止为茶荈剧,吹嘘对鼎 [钅历]。”

为了呈现完整的茶事活动,我们摘录如下14句: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止为茶荈剧,吹嘘对鼎[钅历]。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

衣被皆重池,难与沉水碧。

两个女孩一叫纨素,一叫惠芳,在父亲的眼中,自是无价之宝。两人先是学着大人一样对镜梳妆,可是转眼又想到饮茶之乐,于是小女孩不耐烦的心态就开始表露无遗:守着茶炉,总觉得火太小,怎么办呢? 一个在左,一个在右,鼓起腮帮子使劲地吹,茶水煮开了,可是两个原本干干净净、白白嫩嫩的小女孩却满脸漆黑,油垢沾衣,令大人不禁莞尔,而她们依旧毫不在意地吵着要喝茶。

尽管全诗只有“止为茶荈剧,吹嘘对鼎[钅历]”两句专指茶事,但却包含着丰富的茶文化信息。首先,自《诗经》之后,秦汉三国长达数百年,虽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王褒《僮约》)和司马相如、许慎、张揖、秦菁、陈寿关于茶事的记叙,但作为两汉文学巨制的《乐府》、汉赋及文人五言诗中均无荼诗。进入西晋,左思的《娇女诗》填补了这一空白,成为我国历史上有文学记载的最早的茶诗。其次,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到了西晋时期,茶已然成为一种老少咸宜的日常饮料,茶饮已比较普及。再次,诗中所谓“鼎[钅历]”,指的就是烧茶水所用的风炉(鼎)与锅(钅历)两种茶器,《娇女诗》也因此成为我国最早明确描绘煮茶器具的文献。在此之前,西汉王褒《僮约》有“烹茶尽具”、三国张揖《广雅》有“捣末置瓷器”的记载,但到底指的是什么茶具,令人颇费猜测。《娇女诗》虽为文学作品,却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8. 品三国茶叶

内容上,褒曹贬刘,却有一定深度。前边主要是讲曹操的一些事迹,包括专门为郭嘉说一集。后边写了一些从整个历史的角度宏观的去看待三国的观点。毕竟是易中天的专业。文字上,大家都懂得。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唱卡拉ok都出来了。不过也只是以比较“调皮”的的文字去讲述。历史性上来看,大部分是罗列了一些史书或者前人的观点,然后他自己进行分析,指出他自己比较偏向于哪个。也有他自己的一些看法。所以算得上是一家之言,而且也对自己的观点找了论据。因此,我认为《易中天品三国》是以易中天的角度去解读三国。把三国当故事的人,可以看到46讲《冷暖人生》停下了。把三国当历史的人还是好好看看最后五六讲。里边我很认同的是最后几集,通过他们三个政权的建国之路以及串讲整个中国古代史的演化历程方面,在这一方面,可能是知之甚少,这是我看到的一个新的解读方式。不敢苟同的是,对曹操褒奖的太过厉害,然而一开始就说了,是以易中天的角度,所以,无可厚非。毕竟有句话说“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