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叶一直泡会怎么样
在一般情况下,一包茶叶能泡三次。第一次用刚开的水去泡茶,茶汤清亮,茶香扑鼻,喝在嘴里清香四溢,提神养性,舒服极了。
第一次不要把茶汤比干,然后在续上一次水,这一次的茶味虽然不如第一次那么浓烈,但仍然非常爽口。
第三续上水,茶汤的颜色变的更淡了,茶香也变淡,喝起来重点是可以解渴。因此,我认为一包茶叶泡三次就好了。
2. 长期泡茶叶
红茶(泡3—4次)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最好用沸水冲泡,冲泡时间一般以3~5分钟为宜。浸泡时间短,茶水的颜色浅淡,滋味轻;泡久了,茶汤的涩味重,香味也容易丧失。
一般红茶冲泡一两次口感达到最好,较为高档的工夫红茶,冲泡三四次味道最佳。
乌龙茶(泡4—7次)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如铁观音、大红袍等。其中,铁观音当属乌龙茶中的极品,有“七泡有余香”的美誉。
铁观音茶叶条形紧密,通常经过三泡之后茶叶才可以展开,香气弥散开来,到第四泡时,才会散发出真正的高香,甚至到了第六七泡都有余香。也就是说,铁观音的精华应该出现在第四泡的时候。
3. 茶叶不容易泡开
绿茶使用95度到100度水冲泡通常冲泡手法为用95--100℃初开沸水冲泡,盖上杯盖,以防香气散逸,保持水温,以利茶身开展,加速下沉杯底,待3—5分钟后开盖,嗅茶香,尝茶味,视茶汤浓淡程度,饮至三开即可。这种泡饮法用于客来敬茶和办公时间饮茶较为方便。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绿茶是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绿茶是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绿色,然后经揉捻、干燥而制成,清汤绿叶是绿茶品质的共同特点。中国生产绿茶的范围极为广泛,河南、贵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陕西(陕南)、湖南、湖北、广西、福建是我国的绿茶主产省份。
4. 泡茶时为什么不能长时间泡着茶叶
陶瓷杯 玻璃杯,泡茶最好的茶具是紫砂,醒茶是最快的,也是最香的。
不建议用塑料杯。冲泡:芽茶和绿茶勿用开水泡,80的水温足够了。下投法:先茶后水,由高而下,提壶悬冲,充分温软茶叶。(用于漂浮的茶叶)上投法: 先水后茶(用于下沉的茶)中投法:三分之一水放茶 在注水。(用于叶杆比较长的茶) 头道汤基本不喝,注入水杯三分之一用来洗茶,注意洗茶水温不要太高。70-80度即可,10-30 秒后倒掉,目的主要是用来醒茶提香暖杯和去杂质的作用这样泡出的茶会更 香,回味更浓,绿茶色泽为淡绿色芽茶为淡黄色,芽茶色泽通黄明亮,绿茶色泽 浅绿嫩黄,色绿而鲜活。富有光泽,另泡绿茶及芽茶不必要加盖子,在密封的 环境下茶叶汤也会变黄,影响美观,可等水温冷却以后在封杯。如果您想多冲泡2道茶汤,技巧——每道茶汤别急着喝完,留三分之一在蓄水这样会有很好的效果。保存:建议低温密封,可放冰箱,注意:放冰箱之前必须做到密封,不然会回 潮,影响茶叶的颜色和气味。
5. 茶叶为什么不能一直泡
下午泡的茶,晚上我不建议再泡,因为茶叶中含有一种咖啡因的东西,他刺激人的大脑使人精神兴奋,影响睡眠。
如果你是上班族加晚班的话,那我可以说,这还是可以再泡的。市面上的茶叶,质量好的茶叶一般都可以泡3~5泡,其中头两泡的营养最为丰富。后面茶叶味道就慢慢变淡。喝茶虽说有益健康,但也要注意时间。
6. 茶叶泡的时间长了会怎么样
绿茶摇久会出现泡沫。因为茶叶水增加了水的浓度也就增加了水的表面张力,摇当然会起泡泡了。泡的越久的茶叶起的泡越多。另外,茶里还有一种"茶皂素"也能起到表面活性的作用,引起起泡。
7. 茶叶长期泡着好吗
几乎所有茶在泡的时候不需要洗茶。
广东、福建、台湾用茶壶冲泡乌龙茶时,习惯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还有人把洗茶列为茶艺规范。近年,洗荼习惯甚至有扩散到绿茶冲泡程式之中。
按《中国茶叶大辞典》洗茶条的解释:洗茶洗去了散茶表面杂质,且可诱发茶香、茶味、并认为这是一种古人遗风习惯。不洗茶,往往被认为是不讲卫生,不懂茶艺。长期以来,不少人人云亦云,有的饮茶者抱着不求甚解的态度,有时洗茶连茶叶精华也在不知不觉中洗掉了。
有洗茶习惯的地区是广东、福建、台湾,那里生产的凤凰单丛、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冻顶乌龙等乌龙茶系列,多属中叶种,叶肉比较厚,有些人习惯将茶冲上开水经过数秒以至数十秒钟,再将水倒掉,认为这样可洗去散茶中的尘末,又能使叶片伸张,也利于香气的散发,还认为乌龙茶耐泡,倒掉一、二次茶水也没关系,这样,茶叶精华便在不知不觉中流失。
有的人在宣传茶艺时把洗茶列为乌龙茶程式,有的人在潮州工夫茶艺演示程式中写道:首冲勿饮茶需洗。有的还介绍广州人饮工夫茶习俗写道:沏茶时要将刚烧沸的水倒进茶壶里,开头一两次茶水要倒掉。这就无异将饮茶冲泡的这种程式当作茶艺规范,云南某家经营普洱茶的老字号,在茶叶刊物上登出的广告,建议顾客以沸腾的水洗茶一次,泡5分钟。
有人认为绿茶也应该实行洗茶,我们在2001年广西刘三姐杯茶艺大赛上以及在河南一些地区看到泡绿荼也有洗茶的做法,这是更不可取的。因为绿茶的采摘时间一般较早,采摘标准都较嫩,而鲜嫩的芽叶中氨基酸和咖啡碱等构成茶叶鲜爽度的物质又极易溶于水。据经验,一次冲泡绿茶(5分钟),氨基酸可溶出50—80%,这样,绿茶如果要洗,茶中精华会流失更多。
长期以来,潮州工夫茶可谓洗茶成风,积习难改,如上所述,要洗茶一、两次,开头一、两次茶水要倒掉,潮州人有一种术语:一过(遍)脚泻(洗脚水),二过茶叶,三过要喝赶不着。意思是第一冲茶就像茶叶的洗脚水,是要倒掉的;另有一说,是制茶时烘焙茶叶须高温,加上制茶的时候须用脚(踩)揉,所以经常是脚下流汗,因此必须冲去这洗脚水。所以,这种习俗对潮州人形成一种似乎是讲究饮茶的观念;第一巡茶照倒不留,有点贫贱不能移的风骨,可这第二巡冲出的茶似乎还只泡到茶的面,还没透心,第三巡冲出来的茶水被认为是上品。就第三巡茶开始喝,而且心目中这第三巡茶的味道近乎崇高。
殊不知,这种陋习沿袭于旧时代的落后手工制茶法,尤其是脚揉茶,这种低又不卫生的方法也曾经被外国人以此为借口,在报章上写文章并配以中国茶农用脚揉茶的照片登出来,显示:饮中国茶不卫生,从而达到将中国茶排挤出市场的目的,这也是中国茶出口历史上从兴盛时期(1866—1889年)走向回落时期(1890—1917年)乃至大落时期(1918—1949年)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由此看来,洗茶一词既不科学,又因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贬低了中国名茶的美誉度。尤其是日本继欧盟对输入中国茶以农残留问题而设置的贸易技术壁垒找到所需的借口。也使中国乌龙茶输往日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减少。
而现代中国已经普遍采用科学产制茶叶,机械化制茶,用脚揉茶也早就不存在,上述这种陈旧的观念应当改变了
其实,鲜叶从茶树上才摘下来以后经过初制、精制,其中有多道工序如做青、炒青、揉捻、烘培、筛拣等,不仅获得茶叶品质、品级,而且达到卫生标准,其中偶有夹杂物如茶灰、尘埃,即注沸水即倒掉,或用刮沫淋盖迅即去除。这第一泡茶操作,主要有利于茶叶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饮用者很快享受茶叶香味,而不是单纯为了洗去茶叶不卫生的东西。第一泡的有效成份多,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对人体健康和享受茶的美味均有益。根据经验,茶的有效成份在第一泡后三秒钟即开始浸出,若缓慢倒掉茶水(超过三秒钟),茶中有效成份就会大量损失,所以要快倒,这点是很重要的。
对于洗茶遗风,我们也要科学、客观、认真考证,从实际出发。将洗茶一词改为温润泡为宜。乌龙茶的赋香物质丰富,其香气化合物以中、高沸点居多,低沸点芳香成分相对少些,因此宜用沸水冲泡,以求上佳的品茗效果。在洗茶问题上不仅是泡茶术语的更改,在操作上也须作相应如上所述的改动、调适。如果第一泡要倒掉,也应即冲即倒(不宜超过3秒钟)这样既可起到预热作用,诱发茶香味,又可以保持茶中的有效物质。
8. 为什么茶叶不能一直泡
茶叶可以泡几遍?
茶的冲泡次数是有一些讲究的,具体要因茶而异。
茶叶析出率
据专家测定,茶叶中各种有效成分的析出率是不一样的。一壶茶冲泡之后,最容易析出的是氨基酸和维生素C,基本是在第一次冲泡时就可以析出了;其次是咖啡碱、茶多酚和可溶性糖等。冲泡前两次的时候这些容易析出的物质就已经融入在茶汤中了。
绿茶
第一次冲泡时,茶中的可溶性物质能析出50%左右,第二次可以析出30%左右,第三次大约在10%左右。所以冲泡的次数越多,可溶性物质的析出率就越低。
各类茶可以泡几次
一般名优绿茶只能冲泡2~3次左右,因为绿茶的芽叶相对细嫩,冲泡次数多了会对茶汤口感有所影响,白茶和黄茶一般也只能冲泡2~3次左右;而大宗红、绿茶可以连续冲泡5~6次,乌龙茶甚至可以冲泡5~9次,所有才有“七泡有余香”之美誉;至于陈年的普洱茶,有的可以泡到20多次,因为其中所含的析出物释放速度非常慢。
茶叶的冲泡次数不仅影响着茶汤品质好坏,还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关,不可忽视。
9. 茶叶能一直泡吗
红茶不能一直泡在杯子里喝,红茶属全发酵茶,茶內富含咖啡碱,茶多酚成分,一直浸泡在杯子里也会使得茶汤浓度过高,苦涩度过高,从而导致口感变差;
其次,红茶在茶杯中浸泡时间过长,茶汤亦会变凉,会滋生部分腐败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