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岳西县城茶叶市场(岳西茶园图片)

来源:www.nbmjn.com   时间:2022-12-15 02:52   点击:143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岳西茶园图片

安徽六安境内河流主要是淠河水系(属淮河流域),占全县总流域面积的97.4%。杭埠河水系(属长江流域)仅占2.6%。淠河以东淠河为主,西淠河次之。

(一)淠河水系:旧《霍山县志》记:“淠水含湄、漫、潜委汇而成。”湄水(今西淠河),主河道在金寨县内;漫水、潜水(今东淠河。漫水指漫水河、潜水是黄尾河和东流河的总称)。佛子岭水库蓄水后,漫水河下游成了水库淹没区。潜水在县境内仅剩上游两小段,中下游分别成为磨子潭、佛子岭水库库区。

东淠河 分两支,东支源于岳西县的公界尖东坡,西支源于多枝尖北坡,是贯穿全县最大的一条河流,全长120公里。主干河道从佛子岭水库坝下到六安县的两河口,长55公里(境内长38公里),宽650——950米,总流域面积2663平方公里,本县控制面积1846.6平方公里。

漫水河 主源在霍山、英山、岳西三县交界的李家寨,先向北,后转向东北,流经太平畈、高山铺、古佛堂、上土市、西镇(原漫水河)、安家河、白莲岩、舞旗河等乡镇,到舞旗河东侧的佛子岭水库回水线止,长70公里(主河从九龙井到舞旗河长54公里),是东淠河最大的一条支流。干、支流分布西南中山区。干流各段分别名三道河、六道河、花源河、陡沙河、牡丹河、下埠河、黄石河、花滩河、西河、叶家河、舞旗河。主要支流有五桂河、清水河、马槽河、安家河和石羊河,其它支流有江子河、香炉河、笔架河、高岩河等。

五桂河 源于本县同岳西县交界的猴子岭北坡,向北流经蔡家河、三河、茶园,入千工堰水库,出库后在傅家山村的郎家店汇入漫水河主干河道(上游叫蔡家河),长12公里,宽3——30米,流域面积42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9.1%,洪峰流量358立方米/秒。

清水河 源于金寨县天堂寨附近的鸡心石、八斗笠。原由该县的䃥畈入境,曲折向东经曲尺河、虎形地、杨家河坪,在西镇汇入漫水河干流。因金寨县在䃥畈筑了一道拦河坝,使畈以上的水同毛坦河相通,注入响洪甸水库,䃥畈以下的水仍汇入漫水河。境内河长11.2公里,宽3——40米,流域面积32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4.1%,洪峰流量502立方米/秒。河道弯曲,两岸切割深,河床坡度大,主要支流为龙井河,长6公里。

马槽河 源于岳西县的罗汉尖(在该县境上游称包家河),在上东河入境后,曲折向北流经下东河、东岔、鸡冠山、莲花石、小庙子、观音庵,在千笠寺的东河自然村西侧汇入漫水河干流(境内主河道上段叫上东河、下东河。较大支流除杨家河外,还有松林、长岭庵、廖寺园等地来水),长48公里(其中境内25公里)。

安家河 源于本县同金寨县交界的钟鼓楼,向南流经新铺沟、冯家院子、王家湾、安家河,在千笠寺北侧汇入漫水河干流,长16公里,宽3——20米,流域面积64平方公里,平均比降45.4%,洪峰流量369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跳步河、李家河。

石羊河(上段叫辉阳河) 源于白马尖北麓,蜿蜒向北流经辉阳河、毛岭畈(下方家河)、大化坪、和平畈、石羊河,在潘家湾附近注入佛子岭水库。因出口处在水库水尾,故仍作漫水河支流。

黄尾河(岳西县叫黄尾河,境内叫板河) 大部分在岳西县境内。主流源于本县同岳西县交界的天河尖南麓。在岳西黄尾乡北面及本县胡家河乡南面的陡峰寨入境,经胡家河、蚂蚁山注入磨子潭水库,境内主要支流有根碓河(下段叫猴河,出境后在岳西县荒田冲附近汇入黄尾河)、龙井河、石板河、花园河。

清潭河(又叫东流河,大部分河段在岳西) 源于岳西县猫儿尖附近的黄泥凼,在红山寨西侧入境,经下马坪在大淌注入磨子潭水库。境内无支流。

扫帚河 源于黑山尖西南侧(舒城县境、上段名桃李河),先逶向北,后折转西北,经刘家老屋(入境处)、桃李河(王家院)、东西溪(白果树)、单龙寺(德馨店)、康皮畈(东风桥)、在小龙降注入佛子岭水库。长53.5公里(境内长50.5公里)、宽5——20米,流域面积202平方公里(境内控制面积193平方公里)。河道曲折,东南和东北支流较多,较大的有童家河、小溪河、乌牛河等。河水矿质含量较大。

孔家河 源于四角尖,向北流经烂泥坳、鹿吐石铺、落儿岭,在黑石渡汇入东淠河干流,长19公里,宽10——30米,流域面积78.8平方公里,平均比降27.6%,洪峰流量469立方米/秒。主支流呈羽状分布。主要支流响河。

深水河 源于钟鼓楼北侧的茅山林场(上游叫十道河,中游叫桃源河),先向东北后向东,由老林畈入境后曲折向东流经十道河、桃源河、小堰口、诸佛庵、黄家畈,在戴家河农场东侧汇入东淠河干流。长26公里,宽3——30米,流域面积156.5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尹家河、大干涧、小干涧,并有西石门、仙人冲来水。上、中游河段落差集中,当地群众利用水

力落差作动力,生产山纸。下游河段河道弯曲较大,左右折冲不稳,常受洪灾和岸崩威胁。

戴家河 由杜家冲(源出百箩寨东支)、新店河(源出大老豹冲西支)两大支流汇合而成。分别经杜家冲、新店河两地,在杨公山汇成戴家河,在戴家河自然村汇入东淠河干流。长5公里(主河道从杨木畈到出口长4公里)、宽3——10米,总流域面积40平方公里,平均比降7.5%,洪峰流量126立方米/秒。东西两大支流呈扇形发育,河道短、洪峰大,流速快,洪灾较为突出。

柳林河(上段叫曹家河) 主流源于桃花寨,总流向先向西北,后折转向东北,流经通水灌(黄泥)、谢家畈、俞家山根、西门畈(俞家畈),在潜台寺西汇入东淠河干流。长15公里(通水灌到潜台寺主干河段70年代初曾进行过整治,截湾取直后长12公里),宽5——20米,流域面积35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5.3%,洪峰流量174立方米/秒。

2. 岳西茶叶图片

安庆特产茶叶排名:

岳西翠兰,天柱剑毫,桐城小花茶,天华谷尖,龙池香尖,宿松香芽,二祖禅茶,柳溪玉叶,香炉毛峰,天华谷尖,高坦翠微茶,晴雪香茶。

3. 岳西县产什么茶

安庆特产,岳西翠兰茶,中国首批新创“十大名茶”之一。岳西翠兰茶外形芽叶相连,舒展成朵,色泽翠绿,形似兰花,香气清高持久,汤色浅绿明亮,滋味醇浓鲜爽,叶底嫩绿明亮。

4. 岳西茶山图

安徽产茶的地方主要在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在皖南山区的黄山市,有著名的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等品牌,在祁门有著名的祁门红茶。在大别山区,六安有著名的六安瓜片、霍山黄芽、岳西翠兰、桐城小花、舒城小兰花等。此外,在宣城还有敬亭绿雪以及在枞阳县今年出现的仙羽舌、黄公山等多个品牌的白茶。

5. 岳西县茶业协会

岳西石翠兰茶叶是安徽省岳西县的特产,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岳西翠兰有一个美丽的外观,芽和叶相连,它自然伸展,像一个小兰花。它的汤绿色明亮,香味持久。味道醇厚甘甜。这茶是绿色的,看起来像兰花。香气清晰持久。汤是浅绿色的,明亮的。味道醇厚而新鲜。茶的底部是浅绿色和明亮的。

6. 南岳后山茶园

衡阳古遗址

岭茶古脊椎动物化石遗址  衡东县岭茶乡位于衡阳盆地中部、县城西南17公里处。1982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野外考察队在岭茶乡甑箕岭考察时,发现了大批古脊椎动物化石。化石大都保存完好,有完整的头骨、牙齿、肢骨等。这批化石距今5千万至5千2百万年,有原古马、小白鼠、宽臼齿兽、冠齿兽和食虫类等10余种哺乳动物,还有蜥蜴、鳄两种爬行动物。其中有5件是国内首次发现,对于研究古生物进化、地理复原等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彭家岭遗址  南岳镇以东8公里的彭家岭萧家大屋背后,范围约1万平方米。时代为新石器时代、商。1965年发现。遗址文化堆积较厚,最厚处约1.3米。采集的石器有斧、锛等,均磨制。陶片有夹砂红陶、夹砂灰陶、泥质灰陶、夹砂黑陶和印纹硬陶;纹饰有回纹、菱形纹、人字纹、波浪纹、绳纹、篮纹、方格纹、附加堆纹与镂孔等,其中以方格纹多见;器形有罐、釜、壶及锅形器等。文化堆积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下层以夹砂红陶为主,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时期;上层以印纹硬陶、泥质灰陶为主,相当于商代。

金山岭遗址  衡阳县福溪乡育新林场的金山岭西端,面积约8000平方米,时代为新石器时代、商。1974年发现并两次进行试掘。遗址文化堆积厚0.3-0.7米,可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主要集中在遗址北部,出土有石斧、石镞及龙山时期夹砂灰陶残片。陶片火候较低,制作粗糙,多素面,有少量的方格纹、篮纹和附加堆放;器形有罐、盆、尊。上层文化堆积分布广,遍及整个遗址。出土有石斧、石锛、石刀、石镞、砺石、陶纺轮及商代夹砂黑陶、泥质灰陶、泥质红陶、灰色硬陶、红色硬陶残片。有的石器磨制很精致。陶片多素面,纹饰有回形纹、绳纹、方格纹;器形较规整,有鼎、罐、瓿、盘、碗、杯、盆、豆等。

罗卜滩遗址  位于衡南县泉湖乡建伟村东北,时代为新石器时代。遗址残存面积约5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2米。采集石器有斧等。陶片有夹砂红陶、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纹饰有绳纹、篦纹等;器形有鼎、釜、罐、钵等。

宣塘坳遗址  位于耒阳市大市乡长洲村茶场宣塘坳山顶,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1986年5月文物普查时发现,面积约2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2米。遗址因地表被开垦为茶园而遭到破坏,山上暴露有不少的陶片和石器。采集的石器有斧、凿、镞、铲;陶片有夹砂灰陶、夹砂红陶、泥质灰陶,纹饰有绳纹、篦纹、水波纹,器形有鼎、罐等。

贺家山遗址  位于耒阳市大市乡大市村贺家山,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1986年5月文物普查时发现,面积2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0.1—0.5米。遗址因开梯田和修贮水池遭到破坏,地表暴露有石器、陶片和红烧土块。采集的石器有斧、凿、锛、刀等;陶片有夹砂红陶、夹砂灰陶、泥质灰白陶、泥质灰陶,纹饰有方格纹、绳纹、水波纹、戳印纹,器形有罐、釜等。

高陂冲遗址  位于耒阳市遥田镇跃进村十三组的高陂冲山坡上,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1986年5月文物普查时发现。面积约12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0.2-0.5米。遗址因修水渠遭到破坏,地表暴露黑灰色文化层。采集的石器有斧、凿、锛、刀等;陶片有夹砂红陶、泥质灰陶、泥质灰白陶,纹饰有方格纹、谷粒纹、绳纹、篦点纹及镂孔,器形有罐、鼎、釜、壶、豆等。

周子头遗址  时代两周,属古越文化遗址;位于衡阳市南郊岳屏乡隆桥村东南,距市区约5公里。遗址西、南两面是蜿蜒起伏的丘陵,东、北面是一片广阔的平原,有一条自北向南流去的小溪,平原前方为湘江。遗址分布在江岸边海拔高度约150米至250米的山坡上,面积约3000平方米。

1982年发现并进行局部试掘。遗址文化堆积厚0.3-0.65米,其中部分可分为2层。出土石器134件,有斧、锛、凿、刀、矛、镞、网坠等。出土陶片9千余片,有夹砂红陶、夹砂黑陶、泥质灰陶和印纹硬陶,其中印纹硬陶占绝大多数。纹饰有云雷纹、圆圈纹、“F”形纹、方格纹、曲折纹、篮纹、漩涡纹、锥刺纹等。器形有鼎、罐、壶、豆等,上层还出土有双翼式铜镞。

水竹堰遗址  位于衡东县石湾镇双峰村北水竹堰的山坡上,1986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时代为周代。遗址残存面积约6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4米。采集石器有斧、刀、镞等。陶片有夹砂黑陶、夹砂红陶、泥质灰陶、印纹硬陶;纹饰有方格纹、弦纹等;器形有鼎、罐、釜及纺轮等。

石堆山洞穴遗址  位于耒阳市罗渡乡罗渡村八组石堆山上,时代战国。1986年5月文物普查时发现。山洞东西有出口。洞口高2.5米,宽2米;洞内宽处25米,窄处6米,高5米,深50余米。遗址面积约1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0.3-0.5米。因村民常在洞里取肥,遗址遭到严重破坏,洞外散布许多陶片。采集附近片有夹砂红陶、夹砂灰陶,纹饰有绳纹、篮纹、云雷纹,器形有鼎、罐、壶等。

酃县故城址  位于衡阳市酃湖乡胜利村西耒水河畔,距市中心约5公里。1952年湖南省文物普查时发现。

城址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平方公里。西面、西北面残存高低不一的城垣(残高1-4米)和低洼的护城河(宽约10米)。城墙为黄土夯筑,夯土层厚15—20厘米,有明显的夯窝痕迹。夯土中夹有绳纹板瓦、筒瓦和印纹硬陶残片。瓦为夹砂灰陶,胎质粗厚,瓦面印绳纹,背面常残留布痕。城址内采集有筒瓦、板瓦、瓦当以及盆、罐、壶、钵、豆等陶器残片,陶片纹饰有麻布纹、米字纹、方格纹等。陶罐等烧制火候高,胎红,质地坚硬,与附近凤凰山一带汉墓出土同类器物相似。此外,还采集有铜“五铢”钱、铜渣和铁剑等。由于地面早已开垦作农业生产用地,城址破坏十分严重。

清同治《衡阳县志》载:汉高祖五年(前202)置长沙国,下领十三县,酃县为其一,其县治设于此。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耒水北过酃县,县有酃湖……湖边尚有酃县故治。”所述与文物工作者调查发现一致,该城址应为汉酃县县治。

钟武县故城址  位于衡阳县三湖镇荫棠村蒸水与王母河交汇的台地上。1982年文物调查时发现。渣江至洪市的公路自东向西穿城址而过,余皆辟为水田。

城址呈长方形,南向。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30米。西南面残存夯土城墙约200米,宽约9米,最高处约3米。北面东段城垣基础亦可辨识。环台地均为长方形水塘和水田,形状规整,当为护城河遗迹。城址内采集有汉代筒瓦、板瓦、瓦当和陶器残片,纹饰有米字纹、方格纹、绳纹等。

清乾隆《衡阳县志》载:“钟武故城在郡西八十里,汉置县,属零陵郡。按今十二都地名,三湖町有遗址可验,其民居有县堂里、仓门前诸名目。”故该城址当为钟武县故址。

永昌县故城址  位于祁东县城西42公里的砖塘乡烟河岭村。据载:三国吴太平二年(257)至隋开皇九年(589)置永昌县。《一统志》云:“废永昌在祁阳县北六十里,今砖塘其故址也。”1982年文物调查时发现。

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80米,南北宽150米,面积2.7万平方米。今东、北两面夯土城墙基尚存,最宽处约10米,残高1.5米。东面城垣因修公路被截成两段,南段长65米,北段长75米,公路宽10米。西、南两面城墙已毁,辟建民房。故城南、北、西以绕城的祁水支流为天然屏障,东面有护城壕,残迹尚依稀可辨。城址内开垦为耕地,地表散布大量的瓦片。采集有绳纹板瓦、筒瓦以及鼎、罐、钵、碗等陶器残片,陶片纹饰有水波纹等。在城址东面山坡上有汉墓群。

石鼓书院遗址  位于衡阳市城北石鼓山。石鼓山四面凭虚,其形如鼓,蒸水环其右,湘水挹其左,耒水横其前。据《水经注》载:“山势青圆,正类其鼓,山体纯石无土,故以状得名。”一说浪拍山崖,其声如鼓,故称。

石鼓书院溯 源要到唐元和年间(806-820)。其时山上有寻真观,邑秀才李宽(亦名李宽中)来此读书究学,遂改为书院。衡州刺史吕温有《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诗,此应为石鼓山有书院之始。宋至道三年(997),邑人李士真在其旧址建石鼓书院。景祐二年(1035),据衡阳郡守的奏请,仁宗御赐“石鼓书院”匾额,遂与当时的睢阳、白鹿洞、岳麓并称全国四大书院。朱熹、张木式、范成大、辛弃疾、文天祥、徐霞客、王夫之等先后到此游览或讲学,并有题记。

自宋以降,石鼓书院屡经圮建,至清同治年间(1862—1874),山上楼台书舍,鳞次栉比,蔚为壮观。主要建筑有武侯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仰高楼、七贤祠、敬业堂、浩然台、合江亭等。光绪间(1975-1908)改为衡阳官立高等小学堂。民国间先后改为衡郡女子职业学校和市立师范学校。1944年6月,日寇大举进犯衡阳,石鼓山上的建筑悉数毁于日寇炮火。

新中国建立后,市人民政府将石鼓山规划建设成为公园,广植树木花草,修建曲桥亭阁、回廊护栏,竖立石鼓雕塑,

石鼓山摩崖石刻  石鼓山位于衡阳市城北蒸、湘合流处。山上尚存唐代至清摩崖石刻近30处,2000年发现。石刻主要集中在石鼓山西面约40米长的山岩上,与清乾隆《清泉县志》所载“历代摩崖在西奚谷  石壁”无异。

《清泉县志》云:“西奚谷  二字在西奚谷  石壁,字大径八寸,与东岩字皆贞观中刺史宇文炫书。”今“西奚谷  ”二字尚存,且保存完好。其右侧约1米处有一处摩崖,内容为“予守衡一载,时事多蹇。闻石鼓之有‘西奚谷  ’,无暇履其地而览胜为恨。因与馈遗之列,休官后复来衡。栖迟书院,从荒藤蔓草中觅出‘西奚谷  ’,乃了前缘也。为之修槛奠石,偕友啸咏其间一月而归。姑苏之安亭张时立石。康熙元年春三月朔日。”所述与石刻环境相符,且为“西奚谷  ”这一初唐名刻提供了佐证。石刻中保存较好的还有“江上清风”、“蒸湘”、“介崖”、“高山流水”及一些记事刻石。字体有行、楷、隶、草等。年款可辨的有唐“大和九年”(835)、宋“元祐三年”(1088)、“元祐七年”(1092)、元“元贞元年”(1295)、清“顺治丁酉”即顺治十四年(1657)

7. 岳西茶园图片大全

中国十大名茶安徽有其四,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祁门红茶,祁门红茶也是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但安徽具体有多少茶,很多人并不是特别清楚,下面先介绍安徽比较有名的10大名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 祁门红茶,霍山黄芽,岳西翠兰,黄山松萝茶, 黄山贡菊,霄坑野茶;当然还有像舒城小兰花,桐城小花,涌溪火青,金山时雨,金寨翠眉等等小众茶

一;黄山毛峰 最早知名的安徽茶,也是绿茶的经典代表;中国十大名茶的经典绿茶。清香清爽!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所以又称徽茶。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每年清明谷雨,选摘良种茶树“黄山种”、“黄山大叶种”等的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现在黄山的三县一区都有产,不同的产区,味道也会不一样。

二,太平猴魁产于黄山太平,绿茶的尖茶,特有的茶形--两叶抱一芽,独特的韵味-猴韵,淡淡兰花香是她的特色,以产于猴坑猴岗颜家最为有名。

三;六安瓜片,绿茶中的片茶,也是绿茶唯一去梗的茶,口感醇厚柔和。中华传统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简称瓜片、片茶,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称“庐州六安茶”,为名茶;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

四:祁门红茶,中国十大名茶,同时也是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特有的祁门香,群芳之最。祁门红茶简称祁红,茶叶原料选用当地的中叶、中生种茶树“槠叶种”(又名祁门种)制作,是中国历史名茶,红茶皇后。由安徽茶农创制于光绪年间,但史籍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唐朝陆羽的茶经

五、霍山黄芽,安徽唯一的黄茶。黄茶中的精品,汤色金黄,口感醇厚

六、岳西翠兰  其外形优美,芽叶相连,自然舒展,酷似小兰花;其汤翠绿明亮,香气持久;其味醇厚而回甘。该茶外形芽叶相连,舒展成朵,色泽翠绿,形似兰花,香气清高持久,汤色浅绿明亮,滋味醇浓鲜爽,叶底嫩绿明亮。

2013年12月,岳西翠兰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七、黄山松萝茶 传统的黄山绿茶,也是最早的屯溪绿茶。产于黄山休宁,休宁现在也是安徽茶叶进出口示范基地。

八: 黄山贡菊黄山贡菊又称贡菊”、徽州贡菊,徽菊。是黄山市的传统名产,其与杭菊、滁菊,毫菊并称中国四大名菊。因在古代被作为贡品献给皇帝,故名“贡菊”。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用功能,被誉为药用和饮中之佳品,是黄山著名特产,驰名中外。

九:顶谷大方相传由宋、元年间一位在老竹岭山上的一座古庙中居住的合适,名叫大方和尚。为招待信徒而使用的自制茶叶,因此而得名。顶谷大方又名竹铺大方、拷方、竹叶大方。故被誉为茶叶中的“减肥之王”。大方茶产于黄山市歙县的竹铺、金川、三阳等乡村,尤以竹铺乡的老竹岭、大方山和金川乡的福泉山所产的品质最优,被誉称顶谷大方,工艺为扁平茶,和西湖龙井的有一点相像

十、 霄坑毛峰,原产地安徽省池州市霄坑村,霄坑村位与佛国胜地九华山后山,深山峡谷,花香茶浓。高山峡谷景色宜人,百亩茶园香飘万家。霄坑毛峰茶像霄坑五队算是其中的精品。富含天然“硒”,霄坑茶又被称为“天然保健茶”,茶叶的含硒量是所有茶叶中最高的,因此又被称为富硒茶王。

8. 岳西农茶茶厂

建议去岳西姚河或包家购买,姚河的竹山茶厂、香炉冲茶厂、良奇,包家的石佛翠都还不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