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叶质量标准企业标准
茶叶等级三级属于茶叶等级的中上级别。
茶叶的等级是根据国家标准《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对茶叶的条索外形、色泽、整碎、净度、内质、香气、滋味醇厚度、汤色、叶底来分类。
茶叶的等级划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特级、1级、2级、3级....9级,有的还有10级,其中特级最好,10级最差。
特级:紧细、匀整、显毫、匀净、陈香浓郁、浓醇、红浓明亮、褐红细嫩;
一级:紧结肥嫩、匀整、较显毫、匀净、浓纯、浓醇、红浓明亮、褐红肥嫩;
二级:紧结较肥嫩、匀整、条匀较显毫匀净、浓纯浓醇、红浓、褐红柔嫩;
三级:条索紧结、匀整、尚显毫、匀净、浓纯、醇厚、红浓褐红尚亮;
四级:肥壮紧结、匀整、尚显毫、有嫩梗、浓纯、醇厚、红浓、褐红欠匀;
五级:条索紧实匀整、略显毫、匀净、纯正、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六级:壮实、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七级:肥壮紧实、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八级:粗壮、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九级粗大尚紧实、尚匀整、褐红、有梗、纯和、平和、深红、褐红欠匀;
九级:粗大稍松、欠匀整、褐红稍花、有梗
2. 茶叶质量标准企业标准是什么
按茶叶的质量级别分类茶叶不同,级别也不同,一般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等,有的特级茶还细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十级,共11个级别,级别不同,品质各有差异,一般级别会印在相应的茶叶包装袋上,方便消费者辩别。
同一花色的各种商品茶根据茶叶的老嫩程度划分的等级。等级编号由小到大,茶叶品质则由高到低。如炒青和烘青毛茶常分6级12等(每级含2个等,也有分7级14等)一级二等品质比二级三等好,精茶中的眉茶也分级,如特珍一级、二级珍眉一级、二级、三级…,外销眉茶为便于洽谈订货,常以一定号码表示花色等级。
3. 茶叶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办公用茶是指在办公区域内为接待与工作有关来访人员以及组织召开会议时提供使用的茶叶,不得变相作为福利进行分配发放。
本着保障工作需要和厉行节约的原则,购买办公用茶以普通茶叶为主,不得购买高档茶叶,可参照区级机关会务用茶购买标准,原则上最高不超过400元/斤,同时要建立茶叶领取使用规范化管理制度,做到账实相符。
4. 茶叶行业标准
全球茶叶产销量齐升,中国茶叶市场供应增加较快,绿茶、乌龙茶占主要地位
茶/茶饮品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叶行业的上游为茶叶种植,上游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茶叶产品原材料的供应数量与品质;下游是终端消费者与茶叶深加工行业。
近年来,全球茶叶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其中,亚太地区的绿茶消费增长强劲,而北美、西欧的红茶市场也已发展成熟。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的茶叶消费量约为544万吨,2015-2017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3%,预计2018年消费量为567万吨,到2020年全球茶叶消费量将超600万吨。
同时,全球茶叶产量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产量共557万吨,2015-2017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5%。预计2018年全球茶叶产量为576万吨,到2020年产量将超600万吨。
在国内市场,由于茶园面积稳中增长,湖北、贵州、陕西、江西等省在2017年种植面积分别增加23.6万亩、21.5万亩、19.3万亩、15万亩,茶叶产量在2017年达到258万吨。消费量方面,2017年中国茶叶消费量约为193万吨,消费量稳步增长。2013-2017年,国内茶叶产量、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6%、6.0%,预计2018年中国茶叶产量、消费量将分别在277.6、204.5万吨左右。
目前,茶叶市场中绿茶、乌龙茶占据主要份额,2017年二者比重分别为61%、13%;但近年的产量比重在下降。同时,普洱茶、红茶、白茶等其他茶叶份额逐渐提升,红茶、黑茶、白茶、黄茶等茶类占26%。此外,市场上的柑普茶、柑红茶、花草茶等特色产品及超微茶粉、抹茶、茶饮料、茶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也在增加。
茶叶产业提档升级,多元化、品牌内涵、健康消费成趋势
前瞻认为,当前国内茶叶市场已经出现了如下趋势。
茶叶产业提档升级。
茶叶是重要经济作物,也是传统优势产业。但是,我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差距明显,影响了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消费习惯来看,随着消费群体进一步细分,多元化的消费将成为茶叶市场的新趋势。茶叶天然、健康的特点以及对茶文化的推广,使茶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茶叶的主要消费人群也从中老年男性为主向各类人群扩散。不同类别的消费者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由此衍生出多元化的新需求、新模式。
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与品牌内涵。
目前我国茶叶行业企业数量多而分散,企业整体规模不大,作坊式小企业较多,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较少。随着国内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安全日益重视,己经由购买非品牌茶叶逐步转向购买品牌茶叶。
品牌内涵变得更加重要,符合消费者感知且独具特色的品牌将崭露头角。
未来几年,茶行业“品类强,品牌弱”的局面还会长期存在,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度同质化和简单粗放的品牌建设思维。在对消费者的调研中,“品牌”成为消费者选购茶叶时的首要关注因素,消费者对于知名茶企的品牌溢价接受度远远超过想象。另一方面,新的业务模式以及跨界融合,将为茶企带来更多的机会。从“+互联网”、“+旅游”、“众商模式”、“私人订制”等新的业务模式和跨界融合不断出现。
健康主题的消费需求日趋强烈。
饮茶是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可提高生活品质的习惯,符合现阶段消费者对健康和高生活品质的诉求。饮茶人群的增长带动着茶叶市场规模扩张,促使茶业企业扩大生产,使一些品牌认可度高的茶叶企业脱颖而出。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茶类似的健康类食品,必然将进入千家万户;在食品安全丑闻不断爆出的今天,一些中高端人群更加需要健康的食品和绿色的食品。
——以上数据和分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茶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5. 茶叶质量标准企业标准有哪些
我觉得首先是对症下药,投其所好。
所送的茶叶一定要符合领导的口味,如果送一种领导不熟悉的茶的话,风险比较大。
第二就是讲究牌子跟名气,送高级茶叶给高级领导,一定要有牌子,如果牌子不够响当当的话,领导以为你随意弄个礼盒糊弄他。
一般红茶的话,可以去元正正山堂天猫旗舰店看看,因为这个出名。
如果是送大红袍,可以看看武夷星,铁观音的话,安溪铁观音集团或者八马华祥苑等普洱的话可以有大益的等。
其他茶类参照和其他省市区的著名茶叶企业。
如果领导没有那么多要求,看你个人挑茶叶的功夫高低了。
6. 茶叶产品标准
根据《GB/T18650-2008龙井茶》标准,龙井茶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其中特级茶品质较高,其特点为扁平光滑、挺直尖削、匀整重实,且香气持久,其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醇甘爽,叶底细嫩成朵,而品级降低则外观、色泽、香气、汤色依次降低。
龙井茶等级划分标准
龙井茶的等级特点
1、特级龙井茶
品质特点为:扁平光滑,挺秀尖削,匀整,匀净,色泽为嫩绿呈定光色;香气:鲜嫩馥郁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甘醇鲜爽,叶底为幼嫩成朵。
2、一级龙井茶
品质特点为扁平尚尖削,匀齐洁净,色泽为翠绿尚润;香气:嫩香,汤色黄绿明,滋味为鲜醇爽口,叶底为细嫩显芽。
龙井茶等级划分标准
3、二级龙井茶
品质特点为扁平有芽锋,尚匀齐,洁净,色泽为绿中带翠;香气为清香,汤色黄绿尚明,滋味为鲜醇,叶底细嫩尚显芽。
4、三级龙井茶
品质特点为扁平稍狭、略带阔条,尚匀洁净绿润;香气纯,汤色尚黄绿,滋味尚醇,叶底尚嫩匀。
龙井茶等级划分标准
5、四级龙井茶
品质特点为扁平稍狭、略带阔条,尚匀洁净绿润;香气纯,汤色尚黄绿,滋味尚醇,叶底尚嫩匀。
6、五级龙井茶
品质特点为:尚扁带阔条,尚匀净,色泽为绿微黄,香气平和,汤色汪绿微黄,滋味欠醇,叶底尚匀。
龙井茶等级划分标准
整体来说龙井的大体优点是“色绿、香郁、味甘、形美”。
龙井茶得名于龙井。龙井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的龙井茶村。龙井茶因其产地不同,分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井三种,除了西湖产区168平方公里的茶叶叫作西湖龙井外,其它两地产的俗称为浙江龙井茶。
7. 茶叶质量标准企业标准规范
1、容量:保温容器的容量一方面关系能盛放足够多的物品。另一方面直接和保温度相关联,即相同的口径,容量越大要求的保温度越高。所以保温容器容量的正偏差和负偏差都不能过大。
2、热水泄漏:该项目涉及使用安全,并影响使用环境的美观。该项目问题严重时,只要提起灌满水的保温瓶,瓶胆和瓶壳之间会漏出热水,量大会烫伤使用人,即便量少也会漏在桌子、地板上留下水迹,影响环境美观。
3、耐冲击:该项目关系产品使用寿命。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难免有磕磕碰碰,如果产品配件所使用的材料避震性差或配件的精度不够,瓶胆和外壳之间就会有缝隙,使用中的晃动和磕碰就可能造成石绵垫位移、小尾巴出现裂纹影响产品保温性能,严重时也会造成瓶胆裂纹甚至破碎。
4、标识:国家标准规定:产品名称、容量、口径、制造厂名和厂址、采用的标准号、使用方法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等需明确标注。
8. 茶叶品质标准
db好。
DB是地方标准,GB是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又称为区域标准,对没有国标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地方标准属于四级标准之一。国标分为强制性国标(GB)和推荐性国标(GB/T)。强制性国标是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及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国标;推荐性国标是指生产、检验、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国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