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茶具设计
每个人的饮茶目的和需求不同,比如我的朋友就认为燃一线香,在檀香袅袅的房间里喝茶才有氛围。
而有的朋友喝茶则格外讲究茶的用水、温度、茶具,手法等等。所以我们不妨忘掉所谓的风格,只从自己的真实需求出发,打造属于自己的专属茶室。
▏喝茶追求仪式感▕
对于喜欢追求仪式感的小伙伴呢,可以专门腾出一间单独的房间或者角落,能够确保饮茶时不受打扰。
▲ 最理想的饮茶状态
比如可以在客厅单独划分出一块区域用来放置茶室,适合面积较大房间,中间用木格栅或者屏风来划分空间。
晚上在这里喝茶一定会很舒服
阳台的采光好,视野开阔,用来饮茶观景当然是最好的选择啦。
同时这里也可以看成是一块相对独立的空间,喝茶时受到外界的干扰也会较小。
阳光好的时候坐在这里喝茶真的很舒服。
▏用来待客社交▕
对于另一部分小伙伴来说,喝茶就是为了增加谈资,以茶会友。
喜欢招呼朋友来家里喝茶,得了好茶也立马和大家分享,这样的小伙伴们那么不妨就直接将家里的客厅或者书房改成茶室。
不过大面积的使用实木的家具价格肯定低不了。
▏饮茶只是平常事▕
最后,还有一部分小伙伴们对待喝茶,就像对待喝水喝果汁一样简单,虽然喜欢,却是平常心对待。
因而,对于这一部分的小伙伴来说,家里只要有位置放茶具就好,并不需要多大空间。
那么,无论是书房、餐厅、或者是客厅甚至是卧室飘窗,只要有1平米的角落都可以打造这样的小茶室。
小户型如何具体打造
▏灯光和软装很重要▕
喝茶的地方最好要有明亮的光线,当然如果有合适的窗景那就更好啦。
灯光布置的话,可以选择4000-5000K,因为这是最接近日光的色温,既不过白,也不发黄。
墙面最好是白色、原木色、米黄色等等。
家具可以使用竹、木、藤等材质。
家具的高度可以适量降低,营造室内的视野宽阔感。
同时,也不要忘记在茶席附近预留电线插头,方便煮茶。
▏灵活运用榻榻米▕
之前我们的文章专门写过榻榻米,很多人对于榻榻米的一个认知误区是,榻榻米等于地台。
事实上,地台上铺的那层垫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榻榻米。
▲ 有多种颜色和编织图案,脚感柔软,但是单独用来坐卧并不舒服。
全屋铺设地台对于小户型来说简直是灾难,但是只利用榻榻米来打造茶室却非常适合。
因为木质的茶席和榻榻米同样取材于自然,色调统一,看起来非常协调。
想要用榻榻米打造茶室,只需在地板上铺上榻榻米,放弃地台,铺上蒲团或素色软垫,中间加一张放茶具的矮桌就好。
▏茶席的布置▕
对于小户型来说,因为室内面积有限,所以装饰重点就可以落在茶席上。
茶席的布置一般包括干泡台、桌旗、茶具和其他装饰品。所谓的干泡台,是盛放茶具的茶台,造型多样,古朴雅致。
如果喜欢湿泡法,就得明白湿泡台离不开接引流水的水桶,所以水桶的存放也是一个问题。
可以选择定制的茶桌,将水桶隐藏在桌子底下的储物柜里。不然水桶放在外面不美观不说,家里养宠物也容易弄翻水桶。
桌旗,可以简单理解为桌布,选择多样,多使用素色,选择图案则以素雅为主。
也可以使用竹席来代替。
最后,茶席布置当然离不开绿植啦,多才多艺懂插花的小伙伴们可以在桌上摆上你自己的作品。
插花造型简约优美,能够提升整个空间的意境。
没有专门学过花艺,也可以使用绿植来代替,竹子或者盆栽都可以。
2. 茶叶 茶具 茶艺
茶艺是泡茶与饮茶的技艺,重点在于“艺”,包括选茶,择水,泡茶等。掌握一定的茶叶知识,熟练冲泡各大茶类。茶道是通过茶艺修身养性的生活方式,重点在于“道”,在泡饮茶间体会生活真谛。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茶文化则是在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艺,茶道,茶书,茶画,茶具等等。总之茶艺和茶道属于茶文化的一部分,而茶文化则不止于茶艺和茶道。
3. 茶叶茶具茶艺茶室
茶楼设计的基本机构主要包括庭院区域、前台区域、商品销售区域、散台区域、茶厅与包厢区域、卫生设施区域、茶水房区域、办公区域、员工更衣室和储藏区域等。在合理设计茶馆各项区域之前,要了解每个区域的所需空间、主要功能。 庭院是茶楼整体结构之一,是茶楼室外空间向室内空间过度的区域,是‘亦内亦外’的复合式空间。庭院的设置有私密性强的实用功能,将世俗的喧嚣和尘土屏蔽,将顾客引入自然、静谧的仙境。但挺远的设置也要依据茶馆所处的地段是否有足够的空间来决定,若是处在商业区、办公楼中,庭院的区域便可省略。 前台区域一般设置在茶楼的进门处,大部分情况下,这是顾客们走进茶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区域,第一印象也取决于此。前台的风格可以是洁净单一的,可以是古典质朴的,也可以是高贵奢华的,但不管哪一种风格,前台都一定要清洁、整齐,凌乱、脏杂的前台会使顾客对茶馆望而却步。除此之外,前台服务员的热情微笑也是为前台增分的秘密武器。 商品销售区域可以和前台连接在一起,也可以根据茶楼总体规划另外设置。一般茶楼经营的商品除了茶叶外,还有茶礼、茶具等与茶文化有关的产品。
散台区域应当设在较为宽敞的空间中,可供摆放四人或六人茶桌,且桌与桌之间要有足够的空间方便顾客出入。此外,如果要在散台处进行茶艺表演,则另需一个小舞台,可摆放下一架古筝、两三茶桌、四五张椅。没有表演时,可作为茶馆装饰的一部分,烘托茶楼古典幽静的气氛。 茶厅是一个半开放的空间,布置上也要花费更多的心思,更加讲究精致和舒适性。而包房,则要讲求整体风格,雍容大气的中式风格、异乡风情的日式风格、舒适惬意的休闲风格都是比较受顾客欢迎的。 卫生区域的设置在整体茶楼中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性,它的便捷、舒适直接影响着顾客在茶楼消费的心情。卫生间的装饰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茶馆的档次,洁净是卫生间的首要要求,各种设施的完善和细节的处理都是装修时要着重考虑的地方。 茶楼设计中的其他区域,如茶水房区域、办公区域、员工更衣室和储藏区域等,由于不必直接呈现在顾客面前,可以由经营者自行安排,以不影响顾客和方便经营、管理为准则即可。
4. 中国茶艺介绍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成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
1.宗法文化
2.农业文化
3.血缘文化. 这三种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随着历史的演变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作用越来越紧密.例如:在封建社会的大家庭里面,血缘关系十分重要,特别强调辈分和地位的等级差距,因此十分重视家族家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国家的一些制度更具有凝聚力和威信,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里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宗法文化对封建统治和人们思想产生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直至今日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制度。
5. 中国特色茶具
答:
1、陶土茶具
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就已崛起,成为别树一帜的优秀茶具,明代大为流行。紫砂壶和一般的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采用当地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由于成陶火温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经久使用,还能汲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不快,不致烫手;若热天盛茶,不易酸馊;即使冷热剧变,也不会破裂;如有必要,甚至还可直接放在炉灶上煨炖。
2、瓷器茶具
我国茶具最早以陶器为主。瓷器发明之后,陶质茶具就逐渐为瓷器茶具所代替。
3、白瓷茶具
白瓷以景德镇的瓷器最为著名,其它如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的茶具也各具特色。具有坯质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因色泽洁白,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能适中,加之色彩缤纷,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皿中之珍品。
4、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晋代开始发展,那时青瓷的主要产地在浙江,最流行的一种叫鸡头流子的有嘴茶壶。宋朝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达到了鼎盛时期,生产各类青瓷器,包括茶壶、茶碗、茶盏、茶杯、茶盘等,瓯江两岸盛况空前,群窑林立,烟火相望,运输船舶往返如梭,一派繁荣的景象。
5、黑瓷茶具
始于晚唐,鼎盛于宋,延续于元,衰微于明、清,这是因为自宋代开始,饮茶方法已由唐时煎茶法逐渐改变为点茶法,而宋代流行的斗茶,又为黑瓷茶具的崛起创造了条件。福建建窑、江西吉州窑、山西榆次窑等,都大量生产黑瓷茶具,成为黑瓷茶具的主要产地。黑瓷茶具的窑场中,建窑生产的"建盏"最为人称道。
6、彩瓷茶具
彩瓷茶具顾名思义是运用彩绘瓷器制作而成的茶具,彩瓷技法多样,因而彩瓷茶具的品种花色很多,釉下彩、釉上彩及釉中彩、青花、新彩、粉彩、珐琅彩等茶具丰富多样,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青花瓷茶具,其实是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瓷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涂上一层透明釉,尔后在窑内经1300℃左右高温还原烧制而成的器具。
7、玲珑瓷茶具
玲珑瓷是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盛行于明代,器物成型后在坯上镂雕透空花纹,再用釉将透雕花纹填平,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以釉烧成,烧后镂花处得以墁平花纹清晰可见,具有玲珑剔透、精巧细腻的特色,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
8、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始于清代,主要产于福建福州一带。福州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银等品种,特别是创造了红如宝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艺以后,更加鲜丽夺目,逗人喜爱。
9、玻璃茶具
玻璃,古人称之为流璃或琉璃,实是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矿物质。用这种材料制成的茶具,能给人以色泽鲜艳,光彩照人之感。我国的琉璃制作技术虽然起步较早,但直到唐代,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西方琉璃器的不断传入,我国才开始烧制琉璃茶具。琉璃茶具唐代已经起步,在当时堪称珍贵之物。唐代元稹曾写诗赞誉琉璃,说它是“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象筵看不见,堪将对玉人”。难怪唐代在供奉法门寺塔佛骨舍利时,也将琉璃茶具列入供奉之物。玻璃杯泡茶,杯中轻雾缥缈,澄清碧绿,芽叶朵朵,亭亭玉立,观之赏心悦目,别有风趣,而且玻璃杯价廉物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玻璃器具的缺点是容易破碎,比陶瓷烫手。
10、金属茶具
金属用具是指由金、银、铜、铁、锡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器具。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日用器具之一,早在公元前18世纪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纪前的1500年间,青铜器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从明代开始,随着茶类的创新,饮茶方法的改变,以及陶瓷茶具的兴起,才使包括银质器具在内的金属茶具逐渐消失,尤其是用锡、铁、铅等金属制作的茶具,用它们来煮水泡茶,被认为会使"茶味走样",以致很少有人使用。
11、搪瓷茶具
搪瓷茶具以坚固耐用,图案清新,轻便耐腐蚀而著称。起源于古代埃及,以后传入欧洲。明代景泰年间,我国创制了珐琅镶嵌工艺品景泰蓝茶具。在众多的搪瓷茶具中,洁白、细腻、光亮,可与瓷器媲美的仿瓷茶杯;饰有网眼或彩色加网眼,且层次清晰,有较强艺术感的网眼花茶杯。式样轻巧,造型独特的鼓形茶杯和蝶形茶杯;能起保温作用,且携带方便的保温茶杯,以及可作放置茶壶、茶杯用的加彩搪瓷茶盘,受到不少茶人的欢迎。
12、竹木茶具
隋唐以前,我国饮茶虽渐次推广开来,但属粗放饮茶。当时的饮茶器具,除陶瓷器外,民间多用竹木制作而成。这种茶具来源广,制作方便,对茶无污染,对人体又无害。但缺点是不能长时间使用,无法长久保存,失却文物价值。到了清代,在四川出现了一种竹编茶具,它既是一种工艺品,又富有实用价值,主要品种有茶杯、茶盅、茶托、茶壶、茶盘等多为成套制作。竹编茶具由内胎和外套组成,内胎多为陶瓷类饮茶器具,外套用精选慈竹,不但色调和谐,美观大方,而且能保护内胎,减少损坏。同时,泡茶后不易烫手,并富含艺术欣赏价值。因此,多数人购置竹编茶具,不在其用,而重在摆设和收藏。
6. 中国茶具文化
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一整套唐代皇室宫廷使用的金、银、琉璃、瓷等食用及饮茶器具,其中有:鎏金壶门座茶碾子、金银丝结条笼子、飞鸿毯路纹鎏纹银笼子、鎏金鸿雁纹云纹茶碾子、鎏金团花银锅轴、鎏金仙人驾鹤纹壶门茶罗子、鎏金双狮纹菱弧形圈足银盒、鎏金摩羯纹银盐台、银头箸、银坛子、鎏金流云纹长柄银匙,还有一些鎏金或银的茶托、茶碗、高足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