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闽南的茶文化
1.性格方面
闽南人就是敢为人先,提倡爱拼才会赢;心系家国,会逐利却也重义;有着悲悯的情怀和抗争的血性却也讲究面子,崇尚奢华。
闽东人则讲实际,勤勉笃厚,热情好客。讲究“吃饱做事,不管闲事”,做事说话要思考清楚,不可信口开河,不主张冒险。
2.语言差异
闽南语与闽东语同源,属闽语群。其分化应该是唐代。
闽南语的文读主要来自七世纪唐音,而闽东语主要来自十世纪唐音。闽东地近吴越,语音上受南吴语影响大一些,韵尾逐渐减少,但闽南语则把唐音的六大韵尾都保留了。
3.地理差异
俗语“八山一水一分田”便是对福建地形的形象描述,遍地是山,山环水绕,又极少平地。
闽南人包括福建南部的居民(泉州、漳州部分、厦门),福建龙岩市新罗区部分与漳平市部分,台湾部分,世界各地其他闽南语使用者。
闽东人包括福建东部的福州市、宁德市、台湾部分、世界各地闽东语使用者。人们通常将福州话看做闽东方言的代表语言。
4.饮食习惯
茶文化在闽南人与闽东人生活中都极为重要。称茶叶为“茶米”,饮茶为“吃茶”。正如王安石所说“茶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
一般来说,他们起床的第一件事则是泡茶饮用。茶俗以饮功夫茶为首,由于所费的时间、功夫多于喝茶,故称“功夫茶”,饮茶需“茶配”。
一日三餐,以稻米为主食,早晚稀饭(糜),中午吃午饭。
5.传统建筑
闽南建房前要动土祭(奠基祭),即选择黄道吉日,设案摆猪头三牲供品,焚香燃烛。
闽南民居是闽南民系的传统建筑,受多样性文化的影响,有土楼、圆楼、吊脚楼、手巾寮等多种建筑。
闽东民居给人最强烈的视觉特征是马鞍墙。墙是曲线的,随屋顶高低而起伏。福州传统古民居多是灰墙青瓦,以“三坊七巷”最为典型。
6.结婚习俗
闽南闽东的婚姻礼俗都基本遵循汉族传统的周礼“六礼”的程序进行。特别注重“迎娶”这一道习俗。
闽南民俗从50岁开始,逢10(或者1/9)做寿。寿宴是做寿的重要内容,在当日中午或者晚上会大宴宾客,且必有一道菜“猪脚线面”。猪脚即强壮之意,线面即寿长之意。
“在山为客,在海为闽,在山为畬,在海为疍”,山与海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交通的阻隔、语言的差异,使得福建省内文化差异极大。但闽南闽东相对来说差异较小。差异主要表现在语言、性格特征上,而在饮食习惯、婚俗礼仪方面则相似。两者都尚茶、婚丧过寿都喜大操大办。
2. 闽南的茶文化介绍ppt
明清以后,闽菜逐渐形成特色。风味小吃更以花色多、品味佳而享誉国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地区特色。
在待客习俗方面,福建人以热情好客着称,除请客喝茶外,煮蛋请客也是共有的习俗。在宴席习俗方面,近现代以来,渐趋奢华,且有诸多规矩。在民间,还流行不少饮食禁忌。在福建饮酒品茶已有数千年历史。特别是饮茶,已成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宋以来,“斗茶”之风甚盛,闽南的“茶道”和客家的“擂茶”至今享誉海内外。
3. 闽南的茶文化历史
吴雅真创建了闽氏功夫茶泡茶程序。当年,闽南一带的功夫茶也有了泡茶程序,但是比较粗糙,茶叶也连梗带沫,要先放到一张纸上去,慢慢地抖呀抖,抖掉茶沫后,才能放到壶里去,免得壶嘴被堵了。”
整整一个月,吴雅真都流连于诏安一带的乡间,与当地茶人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工夫不负有心人,回到福州,吴雅真创建了“闽氏功夫茶泡茶程序”(也叫“福建功夫茶”),一共18道程序,便是如今我们熟悉的“高山流水、乌龙入海、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
1989年,福建省派代表去参加首届全国茶文化展示周,吴雅真在会上的“闽氏功夫茶”茶艺表演技惊四座,最后被挑中作为代表与台湾省代表队进行交流。1990年,在第一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吴雅真被评为“中国茶道表演艺术家”。
4. 闽南的茶文化的特点
说起南方人的饮茶特点,便不得不提到诸多名茶,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武夷大红袍等等,这些茶都是茶中的精品。
福建的茶文化更是一大代表,闽南人爱茶,更嗜茶。闽南人嗜乌龙茶,福州人好花茶,闽南的一般都是喝乌龙茶和绿茶,闽东人则饮绿茶。茶居、茶馆大街小巷都是,空气中都会带着单单的茶芬芳。
另外,南方人细腻,饮茶往往比较精致。茶具、泡茶水质、泡茶工序以及茶礼仪等皆讲究。精致的白瓷茶具、小小的茶匙都是饮茶的一部分,喝的是一种茶的韵味。唐、宋时兴的“斗茶”遗风,可以在各地仍历历可寻,其中有闽南人的“茶道”还有客家人的“擂茶”功夫。
5. 闽南的茶文化介绍
茶作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在2019年11月27日,联合国大会宣布每年5月21日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我国有着悠久茶文化历史,“茶”在古时也被称为荼、诧、茗等,唐代陆羽的《茶经》曾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可见茶的历史悠久。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茶”文化,了解“茶”文化。
一、茶的功效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的记载,茶能够帮助消食去腻、降火明目、清暑解毒等。研究发现,茶中含有茶多酚,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可以阻断亚硝酸胺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
二、茶的分类
根据制作工艺的不同,中国茶主要分类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六类:
1、绿茶:绿茶是一种不发酵的茶,它的发酵度为0%,被誉为“国饮”,常见的绿茶有日照绿茶、碧螺春、峨眉山茶、中岳仙茶、松峰绿茶、狗牯脑、西湖龙井、庐山云雾、恩施玉露、大悟绿茶、安吉白茶、太平猴魁、黄山毛峰、信阳毛尖、蒙洱茶、六安瓜片等,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中国生产绿茶的范围极为广泛,河南、贵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湖南、湖北、广西、福建是我国的绿茶主产省份。
2、黄茶:黄茶是一种轻发酵的茶,它的发酵度约为10%-20%,常见的黄茶有君山银针、雅安黄茶、远安黄茶、霍山黄芽、北港在和沩江白毛尖、蒙顶黄芽等。
3、白茶:白茶是一种轻度发酵的茶,它的发酵度约为20%-30%,常见的白茶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茶、寿眉等,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
4、青茶:青茶又称为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的茶,发酵度约为30%-60%,常见的青茶有铁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肉桂等,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
5、红茶:红茶是一种全发酵的茶,发酵度约为80%-90%。常见的红茶有祁门红茶、荔枝红茶、片茶、末茶等,其中祁门红茶是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有“茶中英豪”,“群芳最”,“王子茶”等美誉,中国武夷山市的桐木关是世界红茶的发源地,产自武夷山市桐木关的正山小种红茶是世界红茶之鼻祖。
6、黑茶:黑茶是一种后发酵的茶,发酵度约为100%,常见的黑茶有咸阳茯砖茶、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等。
6. 闽南的茶文化手抄报
中国有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木油盐酱醋茶,”足见茶在中国古代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虽然今天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出产茶叶,也有饮茶的传统,但最初都源自于中国。中国是茶叶的故乡,陆羽(733—804)《茶经》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
在今天云南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中,还能看到一些树龄2000多年的野生茶树,这里就是茶叶最初的源头。今天,除西南地区还生存着一些高大的乔木茶树外,其他地方的茶树均已灌木化,这种变化显然是自然与人工共同选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