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糖水,“三道茶”算吗?
母亲虽不是白族却做了白族媳妇。经多次搬迁离开大理数十年,现如今一想起已故母亲便想起她做的三道茶。那时的我还小,只会吃不会做!(享老妈的福呗)。现将三道茶做法简单介绍一下(有的内容是从网上查询的)也算是对母亲的怀念。
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这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喝三道茶,当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祝愿。应用范围已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宾时的饮茶习俗。 偏居于西南一隅的南诏大理国,是一方崇尚佛教的乐土。南诏后期,佛教被奉为国教,寺庙众多,饮茶之风盛行,茶成为寺庙中日常饮用、佛事供奉、招待香客和游人的必备饮品。
制做三道茶”很有讲究,那时家穷只讲味,“道是难以追求了。第一道为“苦茶”,制作时,先将水烧开,由司茶者将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热后,即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并不停地转动砂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罐内茶叶转黄,茶香喷鼻,即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少顷,主人将沸腾的茶水倾入茶盅,再用双手举盅献给客人。因此茶经烘烤、煮沸而成,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通常只有半杯,一饮而尽。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并在茶盅里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这样沏成的茶,香甜可口(这应该算“糖水”吧)。第三道茶是“回味茶”,其煮茶方法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
“三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现已成为白族民间婚庆、节日、待客的茶礼。“三道茶”歌舞表演也成了大理旅游的保留节目。
朋友们若是到大理旅游一定要细品这“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当然“生皮”也是要吃的。
感谢邀请!
厨子是重庆人,重庆的糖水并不是很多,如果说只要甜食都算的话,那么在小编心中浮现的就只红枣桂圆莲子银耳羹,我记得小时候吃得最多的也是这一道糖水了。
妈妈的味道厨子是做不来的,只记得那时喝的这道糖水非常的甜,很顺喉,很滑,很浓,银耳很软,入口即化;红枣很甜,只是皮的口感有些不太好,莲子很糯,吃起来也很香。后来离开妈妈,远走他乡,就真的再也没有喝过这么好喝的糖水了。现在妈妈又老了,就算是在身边,也已经不可能再为我做熬上一锅香浓甘甜的银耳羹了,只希望母亲能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也祝愿天下的母亲都幸福安康。